而且現在山西名義屬於軍委會北平分會的管轄範圍,張少帥的來電,說好聽是向老朋友求援,說不好聽就是讓晉軍開拔的命令,你也不能置若罔聞不是?
何況大帥看到十九路軍在淞滬抗戰後在全國民眾中心目中的聲望,也有一些心熱。
他現在就是想吃又怕燙著嘴,猶豫不決。
思來想去,隻能找周文這個有著與日軍作戰經驗的人來問問,再一個是他現在與周文是共生關係,相互對對方都有所需求,但是又沒有大的利益衝突,所以他反倒是對周文的信任要多一些。
周文再次問道:“出兵也好不出兵也好,總要有個對策和計劃,不能單靠嘴說吧?綏靖公署針對這兩個不同的決策有沒有什麼應對的方案?”
周文問的其實正好戳中了這位大帥的痛處,在曆史上,這位大帥就是一直舉棋不定,手下幕僚也沒拿出個戰與不戰的應對方案。
後來駐守綏遠的傅作義35軍連連發電報給大帥請纓出戰,甚至以綏遠省主-席名義發表《告全省民眾書》,號召全省同胞“奮起救國禦侮”,弄得大帥很被動,自此心懷怨念。
結果是北平分會直接給35軍下令,這才有了35軍最後前出懷柔,與日軍打了長城抗戰的最後一仗。
結果是傅作義在全國的名聲鵲起,與表現英勇的29路軍宋哲元、趙登成等,一舉進入抗日名將的行列,而對於這位晉軍的統帥反倒是隻字不提,沒他什麼事兒。
就是他這種首鼠兩端的做派,最後什麼好處都沒撈著,反倒與自己的得力乾將傅作義將軍產生了間隙,最後導致傅作義將軍名為晉軍,實際上是從晉軍中獨立出去,自成體係。
聽到周文毫不客氣的問話,大帥勃然作色道:“有了方案和計劃,老漢還找你這個小王八蛋作甚?”
周文心裡苦笑一聲,就知道是這個結果。
這位大帥在這種戰略性的決策上,終歸是陳舊的觀念和思維局限了他的眼光,在大勢麵前不懂得取舍和付出,中原大戰如是,長城抗戰如是,後來的全麵抗戰也是如此。
說到底,這位山西王早年間可能還有熱血和抱負,但現在就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守財奴,舍不得付出,舍不得多年積攢下來的這些壇壇罐罐,老摳之名不是白叫的。
周文說道:“現在全國民眾的抗日熱潮愈演愈烈,抗日就是大勢所趨,是民心所向。目前國內最有影響力的三個大人物,那位校長一心隻想內戰,對小日本的狼子野心視而不見,對國聯的調停和乾涉抱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最終將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