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一場攻防協同演練,傭兵團的步兵一連與模範旅一團一營合作,各自從東西兩個方向進攻一個山頭,已經連續進行了三次進攻,但每次傭兵團的一連都比模範旅一營提前好幾分鐘衝上山頭。
要知道這種戰術演練可不是比拚雙方的耐力和速度,而是在進攻中要一直保持班排的進攻隊形不亂,火力組和突擊組在進攻時要善於利用各種障礙和地形不斷向山頭迂回前進,同時還要相互保持一定距離。
這種進攻戰術遠比防守戰術要複雜得多,體現的不僅僅是士兵的素質,更考驗基層軍官的戰術理解和戰場指揮水平。
但是兩支部隊的協同就要求進攻速度要基本保持一致,任何一支部隊過於突前都會遭到假想敵的集中打擊,不但形成不了協同效果,反而加大了傷亡。
有人會問,那你讓傭兵團進攻速度減慢不就行了嗎?
但是戰場上,進攻速度是長期戰鬥和訓練養成的,而且速度越快就意味著自身損失越小,達成戰役目的的時間越短。
如果為了達到協同的效果就著意減慢攻擊速度,不但會貽誤戰機,還意味著會有更多的時間遭到敵人火力的打擊。
本來周文是不想這麼早就在模範旅中推廣進攻戰術,按他的意思,現在模範旅更多的時間應該花在如何鞏固反斜麵防守戰術上,儘量做到上下一致融會貫通。
但是趙長樹卻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一支不會進攻的部隊必然也不會防守,你懂得怎麼進攻,自然就能夠在防守中做到有的放矢。
而且趙長樹的治軍理念與周文不同,他認為,既然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道理,如果害怕傷亡就放棄一種作戰手段,那就等於是自斷一臂。
為此,周文沒少被趙長樹以學長的身份教訓,他直言不諱地指出,周文是因為習慣了指揮傭兵團這種戰鬥力遠超一般軍隊的精銳小部隊,習慣了以最小的代價,甚至是零傷亡取得戰鬥勝利。
像傭兵團這種部隊,訓練和培養所付出的人力和物力都是巨大的,是不可複製的,導致周文異常珍惜每一個士兵的生命。
但是大規模的戰鬥不同,為了取得勝利,付出些許傷亡是必然的,甚至為了達成某些戰術目的,明知有可能全部戰死也要讓部分部隊去作為誘餌或是斷後的阻擊部隊,為了最後的勝利,一切犧牲都是值得的,所謂慈不掌兵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而且一支
部隊不經曆血戰和苦戰,不經曆生死考驗,是不可能培養出鋼鐵般的意誌和鐵血軍魂,也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強軍。
趙長樹這位經曆過多年戰火的領軍之將,一針見血就指出了周文性格上的弱點,就是太在乎傷亡比率,反而限製了自己的發揮。同時還調侃周文缺乏指揮大部隊作戰的經驗,還需要跟著他這個學長多學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