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曾經在中國威名赫赫的東北軍來說,九一八事變是個多米諾骨牌的起點,東北軍上下對張少帥放棄奉天老窩非常不滿,已經不大聽少帥的招呼了。
因此,熱河作戰實際上是沒有統一指揮,各打各的一場混戰。
當時,軍事評論家們曾指出:“熱河之戰在爆發之後,雙方規模之大,實類似大兵團作戰。但我方卻無統一作戰計劃,未幾既通盤瓦解,遂使此有極端可能的亞洲最大的山地戰,僅變成日軍之行軍演習”。
也就是說,本來可以演變成一場亞洲最大的,雙方兵力達幾十萬人規模的山地攻防戰,卻是變成了日軍的行軍演戲,兵鋒所致,所向披靡。而中國軍隊則是一觸即潰,有些部隊甚至還沒與日軍接觸就撒開腳丫子跑了。
在作戰方針上,張少帥的軍事素質更是不敢恭維,他還在沿用一戰時期的老舊戰術,采用的是分兵把口、固守據點,隻防不攻的消極防禦。
甚至連我們的敵人,日本軍方在事後指陳中國軍隊的錯誤戰法說:“以廣大之地域而散置兵力,隨處皆有弱點,甚至以延亙百裡之戰線而用8000人守其正麵,在軍事上實為怪事”。
此種分散兵力,在粗陋的戰壕裡甚至在荒漠上以簡單的武器散沙似防守的方法,根本無法抵擋占有優勢火力和機動性很強的日軍的攻勢。
因此,被民國政-府和國人即以厚望的熱河保衛戰,二十萬大軍,整整準備了三個月的時間,但是開戰後僅僅12天就被日軍兩個師團另兩個混成旅團加上幾萬偽軍占領全境,完全就是等同於日軍的行軍速度。
熱河失守速度之快,超出了國內乃至國外任何人的想象,導致的結果就是軍委會北平分會還沒來得及做長城防線的防禦部署,日軍就已經開到長城腳下,並且很快就占領了部分關口。
北平分會急切之下,隻能就近調兵,就出現了尚正將軍的32軍奪取冷口關,宋哲元將軍的29路軍重奪喜峰口,中央軍17軍25師星夜兼程爭奪古北口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
而周文的本意則是不願意讓日軍先行占領冷口關,他知道如果跟著32軍的大部隊行動,行軍速度太慢,雖然曆史上32軍乘著日軍不備和兵力不夠,連夜奪回了關口,但是對日軍的打擊也僅僅是擊潰,隻讓這支孤軍深入的日軍先遣隊損失了百十號人。
但就是如此,收複冷口關的戰鬥也被後世評價為自九一八事變之後中國軍隊惟一的進攻戰。
已經知道曆史的周文卻是不想放過這支驕橫狂傲,被熱河戰事摧枯拉朽般的勝利刺激得更加視中國軍隊為無物的日軍。
以他的估計,這支日軍先遣隊最多也就是加強了幾門步兵炮的一個日軍大隊,要以最快速度急行軍的部隊是不可能帶什麼重炮的。兵力也就一千人左右,而且最關鍵的是,距離他們最近的日軍援兵也在上百公裡之外。
如果自己的先遣支隊能夠趕在日軍攻占冷口關之前就在關外尋找有利地形設伏,以有心算無心,以我之先遣伏擊敵之先遣,嘿嘿!在傭兵團強大的火力下,這一千來號日軍就一個都彆想回去了。
周文就想用一場大捷先振奮一下中國軍隊的士氣,為冷口關坑道防禦的建設贏得充足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