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見周文的槍口不斷地跳動,節奏始終如一,感覺不算快也不算慢,但是每一次射擊都有日軍倒下,就好像是在演戲一般,槍口所指日軍就自動倒地,都不帶空的。
妙花第一次認識周文時就已經被他的槍法所震撼,但那時隻是感覺到他打得準,打得穩。即使是在淞滬戰場時也是一樣的感覺,已經見怪不怪了。
但是這一次的感覺就有所不同了,周文的槍法一如既往的準和穩,但是這次卻是帶了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而且是心無旁騖,頭都不帶抬一下專注地射擊。不像以前的戰鬥,他起碼還要環顧一下四周,還要不斷提醒和指揮。
觀察了許久的妙花終於發現了周文和以往有什麼不同,就是感覺他的射擊節奏和以往沒有什麼變化,但是每一槍之間的間隙卻是變得更短了,如果不是妙花這種氣勁鏡高手敏銳的觀察力,加上他經常擔任周文的觀察手,習慣了周文的射擊節奏,所以才被他發現了這種細微的變化。
也就是說,現在周文的射擊比以前更快更急,也許每一槍之間僅僅是快了零點幾秒,但是一個彈匣10發子彈打下來,就比以前快了一兩秒。
不要小看這一兩秒,因為你不是在打靶,而是在戰場上狙擊不斷移動的目標,首先就要你發現目標和鎖定目標的速度要更快,瞄準和射擊的速度也要加快,也就是說,你的射擊頻率比以前更快了。
而妙花雖然在遠程射擊方麵有先天的缺陷,但並不意味著他不懂射擊的精髓要領,他知道每一個優秀的射手經過長期訓練和戰鬥,必然就會形成自己獨有的射擊節奏和頻率,這是一種習慣和槍感帶來的特性。
但是要改變平時習慣的射擊節奏,一般都是在緊急和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比如有太多敵人威脅到自己,比如陷入危局必須短時間內乾掉更多的敵人等。
但是,今天這種情況,敵人多是多,但要說能夠威脅到傭兵團就有些言過其實了。
周文為什麼突然要加快射擊節奏?好像是在與時間賽跑,莫非他要和彆人比賽和打賭?沒聽說啊!
而且在射擊方麵能夠跟周文一較長短的人,不要說外麵的人,就是傭兵團裡也不可能找到對手,即使是號稱傭兵團第一狙擊手的張曉平也不行。
也許張曉平在遠距離射擊的精準上可以跟周文爭個高下,但是射擊速度和穩定性等方麵還是有所差距。
妙花看著看著就有些納悶,但是現在戰鬥中也不可能扯著嗓子問個明白,何況現在的周文正入佳境,這種射擊節奏和準度,就包括他換彈匣的連貫動作,都帶著一種說不出來的韻律,妙花看得心下歎服,都舍不得打斷。
其實妙花沒有猜錯,周文確實是在和一個人比賽,和任何一個狙擊手都視為偶像和豐碑的人在比賽。而這這個人就將在幾年以後,創造了一
項直到後世也無人超越的狙殺記錄,即在100天時間內狙殺542名敵軍官兵。
這個人就是在1939年-1940年爆發的蘇芬冬季戰爭期間,芬蘭的一個一等兵西蒙.海耶,被他的敵人成為白色死神的世界第一狙擊手。
如果不是他後來在一場近戰中被蘇軍的達姆彈擊中下顎,導致重傷退出戰場,也許他的狙殺人數將會更加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