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樣說,就因為古北口扼守住了熱河通往平津的唯一一條標準公路,也就是承平公路。
同時古北口還是從東北進入河北平原直線距離最短的關口,是為遼東平原和內蒙古通往中原地區的咽喉要道。
而對於已經實現半機械化的日軍來說,對鐵路和公路極度依賴和看重,加之由於其戰線拖得過於漫長,大量後勤物資也必須通過火車或汽車運輸才能做到及時有效的補給。
所以,不論日軍在東三省還是在熱河發起進攻的路線,自始至終都是圍繞先占領鐵路和公路沿線的樞紐和重鎮來展開的。
而此次長城抗戰也不例外,對於古北口的進攻,關東軍大本營更是派出了日軍一個整編師團——第8師團以及騎兵第3旅團。
要知道這個時期的日軍關東軍,總兵力也就3個師團加上幾個混成旅團和若乾守備大隊,不到10萬人的兵力。
除了第7師團負責留守錦州,看住東北的大門外,相當於是派出一半以上的兵力攻擊古北口,可見其對古北口的重視程度。
當然,此時的日軍重視古北口也是因為古北口到承德的公路運輸便捷,更加有利於大部隊和重型火炮的運輸和展開。
甚至他們還狂妄的認為,用日軍1個師團的全部兵力來攻擊一個小小的關口,就是要以雷霆萬鈞之勢一鼓而下,徹底擊碎中國方麵抵抗的決心。
而中國方麵對於古北口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為此,南京方麵派出了當時全中國最精銳的中央軍,由第25師關麟征部、第2師黃傑部和第83師劉戡部組成新編第17軍,也稱17軍團,?由軍團長徐庭瑤率領抗敵。
當時這些中央軍都在春暖花開的南方,接到命令後,根本來不及整補就星夜兼程乘坐火車奔赴北方前線。
到達北平的時候,沒想到北方的天氣依然十分寒冷,將士們穿的都是單衣草鞋,後在愛國人士組織的抗日後援會幫助下,將士們穿上了棉大衣和布鞋,並且得到了很多挖掘防禦軍事陣地的工具,這才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這時駐守古北口的東北軍第67軍王以哲部已經在古北口與日軍血戰多日,東北軍損失慘重,士氣低迷,戰線岌岌可危,急需援兵支援。
軍團長徐庭瑤命令剛換上棉衣的25師作為全軍先鋒星夜馳援。
25師第一次施展其千裡奔襲的本領,七天時間行軍九百公裡,於3月10日淩晨趕到了古北口前線。25師也由此被稱為“千裡駒師”。
而此時駐守古北口的東北軍王以哲部已經和日軍血戰4晝夜,這在當時的東北軍中是不多見的英勇抗敵的戰例。但是由於損失太過慘重,士氣低落的東北軍已經於25師趕到之前自行撤離。
古北口陣地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日軍第8師團則趁機發起進攻,古北口城關便被日軍攻占,倉促投入戰鬥的關麟征隻得下令在關南構築二道防線。
25師趕到剛剛3個小時,日軍便對古北口發動了進攻。敵機成群結隊飛來,對我方陣地狂轟濫炸,成串的炮彈落向城頭、山溝,炸得城崩岩裂,樹斷石飛。
中國軍隊的陣地被吞噬在一片濃煙烈火之中,士兵傷亡極大。儘管如此,他們也沒有後撤一步,並且擊退了日軍步兵在炮火掩護下的試探性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