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熟知民國情況的他看來,32軍也好,29軍也罷,終歸是中國的地方部隊,戰鬥力雖然不可小覷,但是裝備和後勤補給能力的孱弱就決定了他們作戰的續航能力不強。
而且這些軍閥部隊都有保存實力的習慣,當物資和人員的消耗超過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後,自然就會生出怯戰畏戰的心理。
不得不說,阪本政右衛門對民國的國情還是非常了解的,在原來的曆史上,就是因為32軍的尚正將軍心存保存實力的心思,隻派了139師一個師,五千多人的兵力防守冷口關,而主
力卻是放在了二十來公裡後的遷安縣城。這才導致日軍集中兵力猛攻之下救援不及,冷口關被迫丟失的情況。而冷口關的失手就是長城抗戰失敗的原因之一。
而29軍在幾年後的七七盧溝橋事變中的表現更是與長城抗戰時期的大刀英雄部隊的形象大相徑庭。
當然,此是後話,暫且不表。
所以,阪本政右衛門敏銳的直覺告訴他,這支神秘的模範旅恐怕才是讓米山先遣隊和混成14旅團覆滅的關鍵因素。
作為一名資深的高級指揮官,阪本政右衛門雖然很是看不起目前的民國軍隊,但也不至於狂妄到認為日軍在大小戰鬥中都會每戰必勝的程度。
在局部戰鬥中受到點挫折,打了幾個不影響大局的敗仗,都是戰爭中難免的事情。就像一年前的一二八淞滬事變,帝國軍隊同樣是在廟行遭到了慘痛的失敗。
但是,那場局部戰爭的最終的勝利者依然是帝國軍隊。
而且中國軍隊人數實在太多了,在某個特定的環境裡或是由於某個偶然的因素,被中國軍隊占了一時的上風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比如這次喜峰口13聯隊的潰敗,刨除鈴木井亮這個蠢
豬的因素,中國軍隊就是利用了人數的優勢和黑夜的掩護進行偷襲得手
但是,米山大隊和混成14旅團的覆滅可就不是打了敗仗這麼簡單,他們也不是什麼被擊潰,而是被中國軍隊乾淨徹底的全部殲滅,能夠活著跑回來的一個也沒有。
因此,這個模範旅的戰鬥風格如何,武器裝備的情況、戰術特點、有多少兵力等等,阪本政右衛門是一概不知。
但是他知道,要想完全殲滅一支混合了炮兵、騎兵、步兵、輜重兵等諸兵種的帝國軍隊的混成旅團,需要
的可就不僅僅是人數多這個優勢,起碼在戰術層麵、官兵的軍事素質和武器
火力等方麵都要形成壓倒性的優勢才能做到。
所以他這次親自率領第6師團傾巢出動,對付的主要的目標就是冷口的這支中國軍隊,至於喜峰口的29軍,隻需要派一部分部隊牽製進攻就行了。
阪本政右衛門具體的部署為:以第11旅團的14聯隊和13聯隊殘部,以及從炮兵聯隊派出的一個野炮大隊組成西線攻擊集群,指揮官為11旅團的旅團長中村俊雄少將,主要攻擊和牽製
喜峰口的29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