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很快就辨認出來,總共是10門火炮,分彆是4門150毫米口徑和6門105毫米口徑的重型榴彈炮。
這裡要說明一下榴彈炮和加農炮(野炮)的區彆。
作為重要的大炮種類,加農炮和榴彈炮一直發揮著關鍵的作用。
因為兩種大炮設計的目的不同,所以在威力和射程上有很大差彆,
加農炮的設計目的是為了解決遠距離的陸地目標,進行毀滅性打擊,所以加農炮的最大射角較低,隻有45°,這就使得加農炮的彈道比較低。
而且加農炮身管較長,一般為口徑的40倍左右,直瞄精度也比較高,因此加農炮特彆適用於對遠距離的裝甲坦克或是堅固堡壘進行直接打擊。
而榴彈炮的設計更多是為了解決近距離的陸地目標,所以榴彈炮的入射角度較大,達到了70°,因為這樣更有利於對近距離目標的打擊,同時大大提高了威力,而且榴彈炮的身管長較短,彈道較為彎曲,可以實現對近距離目標的快速打擊。
從威力上看,加農炮的初速度更大,炮彈穿透力更強,對單個目標造成的毀滅程度更大,而榴彈炮因為榴彈特有的屬性,其炮彈落地接近垂直,炮彈爆炸後的彈片和炸藥360°分布,所以具有更大的範圍破壞力。
正是因為在威力和射程上的不同,使得加農炮和榴彈炮的適用情況不同。
一般情況下,大口徑加農炮是配備給戰略級彆的火炮單位,而榴彈炮則是步兵進攻和防守時的直接支援火力,所以榴彈炮一般配屬到師一級單位。
比如,這個時期德軍的一個步兵師,就配有一個榴彈炮團作為步兵支援火力,擁有105毫米榴彈炮36門,150毫米榴彈炮12門。
而日軍由於資源短缺,達不到一個師團配置一個大口徑榴彈炮團的奢侈程度,就用小口徑火炮多方位配置。
師團一級的炮兵聯隊也不過是擁有6門105毫米榴彈炮,直到幾年之後的全麵抗戰時期,才在幾個甲種師團配備了2-4門150毫米榴彈炮。
而旅團一級的炮兵大隊
則是大口徑榴彈炮一門沒有,而配置的75毫米野炮就屬於加農炮的性質,隻有70毫米口徑的92步兵炮則是兼具榴彈炮和迫擊炮的特性。
從火炮的數量和口徑上,日軍根本無法與西方國家的軍隊相提並論,但是對付即使小口徑火炮也沒有幾門的中國軍隊,卻是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
現在,在中國的長城防線,日軍的這10門射程達10公裡的大口徑榴彈炮,則是妥妥的大殺器。一旦被這些火炮覆蓋射擊,就憑著中國軍隊並不專業又缺少材料的防禦工事和陣地,隻能用寸草不生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