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壯慘烈的淞滬會戰,其背後帶來的意義是重大而深遠的,是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抵抗到底的精氣神所在。
所以,在戰爭的初期,中國必然要有這樣一場宣示我們奮勇抵抗血性,和不惜犧牲決心的悲壯一戰。
這是一個民族不甘被欺壓和淩辱,向全世界發出的一句怒吼,是全國人民為抗擊外敵而築成的第一道,將會在曆史豐碑上爍爍生輝的血肉長城。
此戰必打,也不得不打。
隻是,這場慘烈之戰不應該在上海,而是要在南京,在中華民-國的首都,在一個國家主權的中心象征城市,在後世曆史上被殘暴的鬼子屠殺了三十萬中國軍民的這座城市。
“你……你之前的一係列策略,其實最後的目的就是將日軍主力吸引到南京城來,然後就在城市中,跟日軍逐街逐巷的爭奪、堅守,直到戰至最後一人。”校長很快收斂了激動的情緒,有些澀然地說道。
“是的,南京城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的陣地,每一棟建築都是我們的工事,我們可以在戰前幾年之內,將南京城的下水道不斷擴建,變成四通八達的地下交通網,儲備物資,在地圖上規劃出各條防禦線,甚至還可以在城市的主要通道都規劃出爆破點,戰爭一旦開始,就埋設大量的炸藥,等著鬼子進城。”周文不假思索地說道。
到了這時,校長也完全明白了周文的戰略構想,而且心中也開始有些動搖。
作為一個資深的政治家和國家首腦,他當然明白,中日之戰爆發的初期,中國方麵很有可能是抵擋不住日軍進攻的勢頭的,這也才有了用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構想。
但在戰場表現上,那就是中國軍隊節節敗退,丟失大量的國土。
你想想,如果戰爭爆發後,報紙上一直在報導的是國軍退守哪裡哪裡,而哪裡哪裡又被日軍占領的消息,全國民眾的心理和軍隊的士氣會遭受何等程度的打擊?
本來萬眾一心的全民抗戰精神和同仇敵愾的抗戰決心必然就會動搖。
所以,在戰爭初期還是要通過幾次戰役的勝利來鼓舞人心,通過大規模的血戰和死戰,來激發全民族抗戰的決心,同時也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和進攻勢頭。
這才有了後世曆史上的淞滬會戰、武
漢會戰、徐州會戰等等一係列可歌可泣的大規模戰役。
校長也知道,由於民國的現狀,這種決定一個民族精氣神的精神之戰,不可能放在北方打,隻能是在自己精銳主力能夠短時間就部署到位的地區來打。
“為什麼不是上海?”校長問道。
“因為上海不是我們的,而南京是。”周文簡單的一句回答,卻道儘了民國曆史的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