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這個時候,周文從舷窗外幫了他一把,將一縷幽靈3號送進了他們的船艙,終於結束了他痛苦的精神折磨。
此時的昏迷對納爾遜來說就是一種解脫,甚至是一種休息和放鬆。
可惜的是,納爾遜的昏迷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他很快就被一股涼水澆醒了。
此時,納爾遜的腦袋依然還在昏昏沉沉,但意識卻是漸漸蘇醒過來。
“納爾遜先生,請醒一醒。”一個聲音在他耳邊響起,但卻是使他的一顆心再次沉入穀底。
“法克!還是落在彆人手裡了。就是不知是英國人還是日本人。”
納爾遜緩緩睜開眼睛,就看到周圍站著幾個黑衣蒙麵人。
這些人身上都是濕漉漉的貼身黑衣,顯示出強健的身材,而且都戴著隻露出眼睛和口鼻的頭套,一看就不是善茬。
“不是英國人。”這是他的第一判斷。
這些人雖然蒙著麵,但他還是能判斷出他們不是白人,身上沒有那股子白人特有的體味。
“那就是落在日本人手裡了。”納爾遜心裡一邊想著,一邊已經開始悄悄想著怎麼能在短時間內將牙套內的資料給銷毀了。
雖然目前德國跟日本的關係還不錯,但納爾遜卻是相信,日本人得到這些資料後也絕不會拱手交給德國方麵,而自己的結局也不見得會有多大改觀。
在這些日本人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後,他們洗脫自己嫌疑的最好辦法當然就是毀屍滅跡。
資料到手,所有相關人證都殺死,然後一走了之。最後你就是懷疑也拿不出任何證據,隻能在外交層麵上打些嘴皮官司而已。
就在這時,剛才叫他名字的那個人卻是用英語念起了一段詩歌。
“從閃爍著真理光輝的鏡子裡,
歡樂向真理探索者含笑相迎。
通過那崎嶇險阻的山徑,
歡樂將受難者引上道德的峰頂。
在那陽光燦爛的信仰之顛,
人們看見歡樂的大旗在飄揚。
就是透過棺柩的裂縫,
也看到歡樂和天使在一起歌唱。
……”
這時如果是旁人看見,也許會覺得相當詭異和荒唐。
這是什麼時候,是什麼環境,而且作為當事人的納爾遜還在麵臨生死決策的心理折磨,你居然念起了詩歌。
這是心理有些變態還是大功告成後的得意忘形?
但是,當納爾遜聽到這段詩歌的時候,本來麵如死灰的他突然露出了震驚和不可思議之色,然後,聽著聽著,這個雖然經曆了數十天擔驚受怕的身心折磨,但一直都保持著沉默和平靜的中年男子,此時眼眶卻是濕潤了。
他當然記得這首詩歌。
這是德國著名詩人席勒於1785創作的傳世之作,後又由貝多芬將其改編為交響樂的長詩“歡樂頌”中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