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人,就是幾年前畢業於蘇聯捷爾任斯基軍事技術學院摩托與機械化係的留蘇軍官李毅斌和鐘誌。
說起這兩人,在傭兵團的存在感並不強,除了蒙雨廷和陳萬裡他們這一批留蘇的老戰友,也許現在傭兵團裡都沒幾個人記得,在他們的編製裡還有這兩個軍官了。
其實隻有周文知道,李毅斌和鐘誌這兩人在未來抗戰中的作用會有多大。
因為他們就是傭兵團未來實施步坦協同戰術和攻堅戰的基礎-坦克部隊的指揮官。
要知道,周文之所以要購買三突子突擊炮而不是真正的坦克,一方麵是因為這個時期德國最好的也就是過兩年就顯得落後的三號坦克,什麼虎式和豹式都要在幾年後才會問世。
而且德國坦克從來追求的就是高精尖的路線,性能優良冠絕全世界。
但德軍坦克的優良性能卻是基於其精巧縝密的設計。
為了提高重型戰車的機動能力,采用複雜的交錯式負重輪,為了增強防護采用工藝較繁的表麵硬化裝甲,為了強化戰場觀察和聯絡能力,使用需要精密加工的光學設備和通信器材等等。
所有這些無形中都增加了製造難度,對於坦克的維護和後勤保障的要求就更高。這也是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卻是輸掉了整個戰爭的原因之一。
你想想,就連工業水平世界領先,人才濟濟的德國都無法做到的事,周文哪裡有那麼多而健全的保障機製來維持高精尖坦克的作戰?
而三號突擊炮的結構相對就很簡單,除了精密光學設備和通信器材需要重點維護,其它的部件自己就能修修補補,不需要太高的技術含量。
還有一個原因是,三號突擊炮最開始是稱為步兵支援戰車,也就是說,這種戰車最大的一個功能是步兵的支援和攻堅武器。相當於是一輛自行75毫米火炮。
在周文的計劃中,傭兵團未來裝甲部隊的名稱為突擊大隊,裝備的三號突擊炮首要的作用並不是反坦克,而是用於伴隨機械化步兵快速突擊和攻堅。
要知道,這個時期日軍裝備的坦克數量並不多,一個甲種師團也就裝備了一個戰車中隊14輛戰車,一般是8輛坦克、6輛裝甲車。
而且這些坦克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薄皮大餡。
這種數量和質量的裝備,也就隻能欺負一下缺乏基本反坦克能力的華夏軍隊,如果拿到歐洲戰場上,根本就是找死。
周文估計,將來進攻山西的日軍也不可能裝備大量坦克,而且傭兵團現在反坦克武器繁多,不論是施耐德步兵炮還是已經大量裝備部隊的PzB-31反坦克槍,以及周文最近采購的反坦克地雷,有的是手段來對付小鬼子的裝甲車輛。
所以三突子的主要作用還是用於進攻和攻堅。
而周文此時采購的是用了短管炮的三突子,由於其炮管沒有超過車身長度,所以在地形適應上比專門用於反坦克的長身管75炮好了不是一點半點。
長管炮雖然穿甲能力更強,火炮也更精準,但其最大的問題就是遇到反坦克戰壕或是通過低窪地形的時候,炮管容易觸地,從而導致火炮受損而失去戰鬥力。
而裝備短管炮的三突子可沒有這些顧慮,加上其不到20噸的重量,不論是山地還是丘陵地形,都能通行,即使遇到極端的路況,在工兵的輔助下也有很強的通過性。
而且三突子低矮的車身如果加上一些偽裝,隱蔽性極強,簡直就是用來打伏擊拍黑磚的利器,相當符合傭兵團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