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周進寶臉色都有些變了,周文微笑著說道:“進寶大哥還不相信小弟的為人和誌向麼??你可彆想那麼複雜了,我就是未雨綢繆的一個想法而已,用不用得上還是兩說。”
“而且這兩個射擊孔平時也不用顯現出來,你隻要讓信得過的人將射擊口封住,但不要用洋灰和混泥土材料,到時候萬一用得上,用鐵鍬能撬開就行。”
周進寶好歹也是經曆過多年戰爭的人,對周文的這個想法突然就有了一絲明悟。
既然周文不是用來對付自己人,那必然就是用來對付敵人,也就是日軍了。
而日軍居然從城裡方向衝出來,首先是說明城市已經丟了。想到這裡,周進寶再看看下關碼頭穿梭來往的那些船隻,很快就明白過來。
周文這是猜想我方部隊撤出南京城時,日軍尾追而來,那麼,這兩個碉堡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
鳳儀門門道寬不到十米,如果兩個碉堡裡布置幾挺機槍,對城門形成交叉火力,加上碉堡的堅固程度,日軍短期內是不要想著能衝出來了,基本就是衝多少死多少的節奏。
問題是,這個周兄弟居然將眼光放那麼長遠,甚至將我方守衛部隊倉促撤出南京城的最壞情況都考慮了進去,這人腦袋裡裝的東西真不是一般人能比擬的。
周進寶猜得沒錯,周文就是將最壞的結果給考慮進去了。
曆史上的南京保衛戰雖然隻堅守了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但是在整個戰役中,國軍官兵還是體現了勇敢頑強的抵抗決心,在戰鬥中也給於了日軍重大打擊。
隻是由於大部分部隊都是從上海潰敗下來的殘軍,可謂人困馬乏,兵力和裝備也沒有得到補充。加上當時國軍指揮係統混亂,各部隊之間缺乏協同和支援,士氣也得不到提振,根本扛不住日軍飛機和重炮的打擊。
最讓人悲憤的是,撤退的計劃和命令都沒有經過仔細斟酌,最後竟然是讓各部隊擇機從正麵突圍,然後又加上一句“如不能全部突圍,有輪渡時可過江,向滁州集結?”。
這種毫無計劃性和嚴肅性的撤退命令,你讓各部隊的軍事主官如何判斷?也為各部隊不執行命令、自行其是製造了借口。
老子既不知敵人攻占了哪些地方,也不知道撤退路線上有沒有兄弟部隊掩護和接應,更不知道從正麵突圍會遇到多少日軍?你讓老子如何突圍?
乾脆,看到哪裡距離江邊近,老子就選擇從哪裡斥撤退。
這種模糊的,模棱兩可的撤退命令,帶來的結果就是讓部隊徹底慌亂。
於是,除了部分部隊按命令實施突圍外,其餘各軍、師均未按命令執行。
有口頭指示為依據的部隊,必然一起擁向敵人尚未到達的下關,以便迅速、安全地渡江北撤,許多未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隊也因發現友軍撤退而倉皇撤退。
雖接到命令,而並不知道撤退計劃詳情的那些個旅、團長們也都認為上級既然要軍隊撤退,在下關必然已準備好大量渡江工具,因而亦皆擁向下關。
所以,一個小小的下關碼頭,竟然就成了南京大部分守衛部隊約七八萬潰軍撤退的唯一路線。
由於城中各部隊多沿中山路向下關撤退,而挹江門左右兩門洞已經堵塞,僅中間一門可以通行,各部爭先掄過,互不相讓,不少人因擠倒而被踩死。
如教導總隊第1旅第2團團長謝承瑞,在光華門陣地上曾英勇地抗擊日軍多次衝擊,卻在挹江門門洞內被擁擠的人群踩死。
也有的將領,見城門無法擠過,就從門東側用綁腿布懸吊下城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