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樣子周文對自己的頭號指揮官蒙雨庭是有著足夠的了解。
蒙雨庭本就是一個很有擔當的人,而且他也知道周文也在指揮著一場更為關鍵的戰鬥,所以在雪花山戰場沒有分出一個結果之前,他就沒必要絮絮叨叨的不停彙報。
正如周文猜測的那樣,雪花山戰鬥進展得很順利,在前有飛機,後又有攀上了雪花山的火炮集群的直射打擊下,小林恒一率領的日軍39旅團殘部的覆滅也隻是時間問題。
隻是,占據了優勢並不意味著就不重視鬼子。蒙雨庭用兵一貫穩重,而且也深知日軍的凶頑。
如果是其他中國軍隊的指揮官,在看到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大多都會采用全軍總攻的戰術,以排山倒海的人海攻勢將殘餘日軍淹沒,迅速解決戰鬥。
這種戰術痛快是很痛快,也很振奮士氣和軍心。
但弊端就是當自己人和小鬼子全部攪在一起後,己方的優勢火炮和大量的機槍就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而且傷亡也會比較大。
要知道,這個時期的鬼子幾乎都是從軍多年的老兵,深受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浸淫,心誌都比較頑強。所以鬼子必然要困獸猶鬥,垂死掙紮。
蒙雨庭怎麼會采用這種自斷一臂的戰鬥方式。
所以在他的指揮下,包括從模範師第二旅和趙長壽的17師在內的所有部隊,都是在火炮的支援下,采用層層剝皮、層層推進的戰術,從四麵八方將鬼子的防禦陣地不斷壓縮。
幾乎每一次火炮的集火炮擊,都會讓鬼子以為中國軍隊就要發起總攻,從而日軍上下都做好了決死一戰的準備。
但是,中國軍隊卻是像貓戲老鼠一樣,每一次都淺嘗而止。僅僅是用步炮協同戰術,有條不紊地逐步清理日軍的第一線陣地,儘量殺傷敵人,但並不貿然衝擊。
這就好似一個緩慢轉動的磨盤,不斷消磨著鬼子的血肉和精神意誌。
所以戰鬥一直就持續到了夜間。
而蒙雨庭也在趙長壽和張胡子這兩個軍銜都高他一兩級的將軍麵前,演示了什麼叫做指揮藝術,什麼叫做玩弄敵人於股掌之間。
因為包括聯隊長小林恒一在內的所有殘餘鬼子,是在想拚命都找不到機會的情況下,在夜色降臨的時候,決然發起了玉碎衝鋒。
這就是用優勢火力和高明的戰術,逼得鬼子承受不住這種想拚命都找不到機會的精神壓力,最後隻能出來送死。
小林恒一當然也不是真的想送死,隻是在這種被人按在地上不斷摩擦,而自己卻是毫無辦法的狀況,讓他明白了對方就是要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戰術將自己磨死。
而且他還知道,這種戰術對於手下官兵的精神折磨比直接殺死他們還要嚴重。因為他已經目睹了好幾起手下官兵因絕望和精神崩潰而直接自殺的行為。
他擔心接下來怕就不隻是出現自殺的情況,而是有人會直接向中國軍隊投降。
而作為一個有著崇高榮譽的大日本帝國的軍官,他絕不容許出現這種情況。
所以,被逼到絕路的他隻能發出全體玉碎衝鋒的命令。
萬一真的能逃出一部分人,也算是為39旅團留下點種子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