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袁承誌深知,記載於《金蛇秘笈》中的【金蛇劍法】每1招每1式都是與金蛇劍本身相輔相成的藝術,離開了那把蘊含著奇異力量與獨特屬性的寶劍,就如同魚兒離開了水。
即便是再高明的劍客,也難以將其威能展現得淋漓儘致,這讓袁承誌他不禁懷念起那把曾與他並肩作戰、見證了無數次生死較量的金蛇劍。
同時,袁承誌在心中暗自思量,或許隻有再次握起那柄傳說中的神兵利器金蛇劍,才能真真正正地將這套驚世駭俗的【金蛇劍法】發揮到極致。
這1特殊情況,無疑極大地限製了袁承誌在對抗強大敵人時的戰鬥策略與手段,原本,他完全可以憑借《金蛇秘笈》中記載的【金蛇劍法】以其怪異而淩厲的招式,令對手聞風喪膽。
然而,由於沒有金蛇劍這1不可抗拒的原因,使得袁承誌他在關鍵時刻隻能無奈放棄這套威力無窮的劍法,麵對這樣的困境。
袁承誌在與敵之時,也不得不調整自己的戰術布局,轉而更加謹慎地選擇運用自己師門華山劍宗傳承下來的【華山劍法】。
華山劍宗的【華山劍法】其精妙之處自不必說,劍招的靈動與變化,以及內力與劍意的完美融合,與此同時,袁承誌還巧妙地將其與自身修煉的《混元功》相配合。
在這樣的組合下,袁承誌雖然暫時無法施展出【金蛇劍法】那驚世駭俗的威力,但卻能夠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之下,依靠自己師門華山劍宗【華山劍法】的靈活多變和《混元功》的深厚底蘊,與強敵周旋,尋找破敵之機。
袁承誌他深知,手中劍器的不合若強行施展【金蛇劍法】隻會讓自己陷入更為危險的境地,因此,這種謹慎而又明智的選擇,無疑是他當前形勢下最為穩妥的戰鬥方式。
正是因為袁承誌他在那段時間用普通鐵劍施展【金蛇劍法】對敵之時,發現難以完全釋放出該劍法那獨特、詭異莫測、狠辣且變化多端的真正威力。
那些【金蛇劍法】中的詭異、狠辣、多變的劍招,在平凡無奇的鐵劍下顯得黯淡無光,無法淋漓儘致地展現其應有的風采與殺傷力。
麵對這樣的困境,袁承誌心中深感無奈,他深知若要充分發揮出【金蛇劍法】的全部潛力,必須借助1把與之相匹配的絕世好劍——金蛇劍。
然而,彼時金蛇劍並不在他手,為了解決這種難題,袁承誌他不得不做出1個大膽決定,於是,袁承誌毅然下令動員整個山東金蛇營中的能工巧匠。
袁承誌依據自己腦海中對於金蛇劍深刻而清晰的記憶,齊心協力打造1柄外形上與金蛇劍極為相似,卻以鐵器為主調的銀蛇劍。
這1舉動不僅考驗著工匠們的技藝與智慧,更寄托了袁承誌對恢複【金蛇劍法】威力的深切期望,他希望,通過這柄集合了整個金蛇營工匠心血所打造出來的銀蛇劍。
能最大限度發揮出【金蛇劍法】中那些詭譎多變、淩厲無比的招式。
可世事往往難以預料,即便是集合了整個金蛇營中所有工匠的心血,精心鍛造而成的銀蛇劍,也僅僅能夠發揮出那套詭譎多變、令人歎為觀止的【金蛇劍法】威力的百分之5十而已。
因為,袁承誌身兼正邪兩派武功之所長,在金蛇劍尚未被許星辰那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奪走之前,他對敵之時,總能巧妙地運用策略?
先是以華山劍宗的拳掌之法大開大合,氣勢如虹,仿佛要將天地都納入其中,令對手不得不全神貫注應對這排山倒海般的攻勢。
然而,正當敵人以為已經摸透了他的戰鬥節奏,準備做出反擊之際,袁承誌卻能在瞬息之間轉換風格,忽地使出那套令人捉摸不透的【金蛇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