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2 / 2)

劍修不入愛河 伸出圓手 8280 字 10個月前

穆時在孟暢期盼的眼神中答應了,

“我沒出過山,剛好需要個帶路的。”

孟暢鬆了一口氣。

穆時:“什麼時候走?”

“明日辰時初。”孟暢交代道,“你回問劍峰看看有沒有什麼要帶的,明日卯時六刻來主峰找我拿通行符。”

約定好時間之後,穆時和孟暢同時起身,各自往不同的方向走去。

穆時回了問劍峰。

太墟仙宗內門有兩個劍峰,一個是問劍峰,一個是藏劍峰。

藏劍峰的劍雖然沒有問心劍厲害,但峰主和長老都願意開枝散葉,廣招弟子,因此弟子眾多,峰裡非常熱鬨。

再看問劍峰,偌大的宅院無人居住,劍坪上也沒有劍修練劍,願意叫兩聲的狗也在半年前交給馭獸峰養了。

問心劍離失傳不遠了。

穆時走進院子深處,她稍稍頓足,抬起頭看著樹上的粉白杏花。

“……怎麼這個時候開花?”穆時從樹下走過,嘀咕道,“分不清春秋了?”

她進了自己的屋子。

屋子有幾日沒人住了,不過這裡有陣法,屋裡乾乾淨淨的,半點灰塵也沒有。

離門很近的地方有個木架,上麵放了個銅盆。

穆時從乾坤袋裡拿出個葫蘆,往銅盆裡倒水。這葫蘆是個法器,看起來不大,但裡麵很能裝,咕嚕嚕地倒了半晌也沒倒乾淨。

水倒得差不多,穆時把葫蘆收起來。

她抬起左手,用右手摸了摸,手掌上已經有了一層被劍柄磨出的繭,遠不如右手的繭那樣厚重粗糙,但摸得出來。

穆時將左手浸入銅盆裡。

大約半刻過去,她再抬起手時,左手掌心白皙柔嫩,不見半點繭子。

這是洗形水,是藥王穀研究出來的一種藥水,皮膚一旦觸碰到洗形水,就會從粗糙變得細膩。如果對外出售,一定會受到許多想要永葆青春的人大肆歡迎,甚至不惜以萬金相求。

但似乎是因為材料稀有、產量稀少,或許還有些彆的原因,藥王穀沒有將洗形水放到各地的百藥堂售賣。世人至今都不知道藥王穀有洗形水這東西,就連普通的藥王穀弟子都不知道。

而遠在東州太墟仙宗、不是藥王穀弟子的的穆時,不僅知道洗形水的存在,還擁有大量的洗形水。

她每隔半個月,就會用洗形水洗掉左手的繭。

穆時倒掉盆裡的水,回到屋子裡,關好門。她麵朝北方盤腿坐下,閉上眼睛,開始入定。

次日,天色將明未明。

穆時來得不早不晚,她邁過主峰大殿的門檻時,卯時六刻剛到。

穆時一進門就見到一堵掛著畫像的牆,牆前有一張桌子,擺著水果和一杯白水,香爐裡燃著三炷檀香。

畫像上的是太墟仙宗的開山祖師,桌子前沒放蒲團,因為祖師當年說過,希望後人不要跪拜。

穆時站在剛進門的位置,對著畫像拱手行了個禮。

繞過這堵牆後,才是真正的主峰大殿。

殿內房梁極高,十分開闊。遠處紙糊的窗戶透進來的亮光稀微,殿中擺了許多大小不一的夜明珠,燈罩下還有永燃不息的鮫人燭。雖然還是光線昏暗,但已經足以讓人看見修飾邊角的雅韻雕花。

孟暢坐在一張烏木桌前,桌上擺著卷軸與竹簡,墨盤旁邊躺著一支毛筆和一條鬆煙墨,宗主印則放在朱色印泥邊。

在穆時走進來後,他放下手裡的卷軸。

“過來,坐下。”

穆時站在孟暢麵前:“我拿個通行符就走,用得著坐下再起來嗎?”

孟暢揉了揉眉心:“……你坐下。”

穆時用法術拽過來一個蒲團,在孟暢對麵坐下了。

孟暢清空桌上的竹簡和卷軸,拿出來幾件東西擺在桌子上。

首先是一個鼓鼓囊囊的小袋子:“這裡麵是錢,都是碎銀兩,買東西方便。”

接下來是一塊玉牌:“裡麵是昆侖鐘,昆侖還在的時候,昆侖山撞一下鐘,全修真界都能聽見。這鐘挺結實的,遇到危險可以把自己扣進去,一般人打不破。”

還有一堆小瓷瓶:“常見的丹藥都在這了。”

最後才是一紙通行符。

孟暢問:“你看看還有什麼需要的嗎?”

“挺齊全的。”穆時把東西往自己乾坤袋裡塞,“但是你覺得,我遇到需要把自己扣進去的危險時,對手會是一般人嗎?”

孟暢有時候特彆想堵住穆時這張嘴。

他一點也不想和穆時多聊,但有些話他必須要和穆時交代明白:“穆時,你必須把景玉完整地送到藥王穀,不能缺胳膊斷腿,更不能性命有損。”

穆時問:“她多少歲?”

“不太清楚,她成為丹心峰峰主的親傳弟子,應該有將近六十年了吧。”孟暢說道,“她的年紀在太墟還是個年輕人,你對人家和善點,收收你的脾氣。”

穆時沒答應也沒拒絕,繼續問:“境界呢?”

“元嬰後期,這幾年應該就要突破到化神了。”孟暢回答完問題,連忙找補,“她這進境速度算快的了,你是個太墟從未有過的特例,不要按你的標準來苛責彆人。”

“突破到化神之後呢,能到大乘期嗎?”

孟暢隻思索了片刻,就有了答案:“雙靈根,挺難的,但有機會。”

穆時點了點頭:“沒有到達渡劫期的可能,對吧?”

“確實沒有。”孟暢無奈地看著穆時,“小祖宗,你到底想問什麼?你想表達什麼?”

“化神期的壽命是三百歲,大乘期的壽命是五百歲。到不了渡劫期,就沒辦法飛升,沒法飛升就要死。”

穆時抬起手,放在書櫃上的算盤飛到她手裡,她隨意撥拉了兩下,說道,

“就當她能到大乘期吧,她現在六十多歲,要是死掉,能少走四百多年的彎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