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元帝從魏敏智那裡聽說了外族想要刺殺欽差卻被王茂平識破的消息,也知道了那夥外族之人隱藏在肇原府已有二十多年。
但是他沒有想到,十七年,那夥外族人中的幾個不知去送什麼東西後,便失去了蹤跡。
如果,按照時間來推算,他們送東西,極有可能就是為了謀害太子,畢竟時間太過接近了一些。
他的太子在林江遭受了那麼多痛苦,啟元帝恨不得將這些人碎屍萬段。
而江家之所以會引起王茂平的注意,除了時間相近之外,也因為江家人中有一個不在肇原府而逃過一劫。但此人卻再也沒有回到林江。
“來人!”
“去查一下,啟元十六年、十七年,是否有林江的舉人江浩鯤,參加會試!”
“是!”
如果會試的名單上並沒有此人,那麼無論王茂平的推測有多麼合理,都要被直接排除。因為那就說明,此人也許在來京城的路上就已經失去了性命。
而如果名單上有此人的話,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找出與他同科應試的舉人。就像密疏上所言,同為林江舉子,相互之間即使談不上熟識,但也應該認識。
也許順著江浩鯤這個人查下去,真的能有意外收獲也不一定。
在盯著那些太子身邊舊人沒有任何進展的情況下,啟元帝並不想放過任何的可能。
至於密疏上,還提到了張家。世代為吏,竟然與外族勾結,王茂平信上說隻是猜測,還沒有證據。
但啟元帝相信,重刑之下,必定能夠撬開對方的嘴。作為殺害太子的直接凶手,他怎麼會放過呢。
鼎鑊刀鋸,千刀萬剮,所有嚴酷的刑罰,啟元帝都想要讓他們經曆一遍,即使是錯殺也在所不惜。
想來王茂平也知道他心中的怒意,所以,密疏上提及如今邊關並不太平,張家許尚有用處,望陛下三思。
當然,讓啟元帝打消念頭的是另外一句話:“太子殿下,擁淵渟嶽峙之行,懷蓋世無雙之才,天地昭昭,真相應顯於朗朗乾坤之下。”
王茂平說的沒錯,他要讓那些加害太子之人,在眾目睽睽之下,認罪伏誅。
將怒火壓製了下去,啟元帝拿起桌案上的密疏,繼續看了起來,第二篇的話題已經轉向了私鹽。
無論是王茂平的密疏,還是蘇溢誠的密疏,都提到過,另一條私販貨物的路線,運送過來的是鹽。
所以肯定是有鹽商參與進來。而如今這份密疏之上,關於私鹽的流向,以及鹽商敖家的消息,都更加詳儘了一些,猜測的可能性也更多了一些。而這也讓啟元帝心中的怒火燃燒的更加劇烈。
使他又想起了那個黃爅。他親自挑選的總兵,委以重任的臣子,如今守衛的邊關,正是距離土孛默部最近的地方。
如果禮單真的與黃家有關,那麼邊關,怎麼可能安穩!恐怕會像之前林江的一樣,千瘡百孔,無論如何,要先將黃爅調任。
啟元帝的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一旁的內侍自然也感覺到了暖閣之中充斥著一絲絲寒意。
難不成,林江又出什麼事情了?當然,內侍是沒有膽量去過問的。
密疏的最後,王茂平夾帶私貨的寫了一些肇原府的情況。表現一下,他作為知府並未忘記恪儘職守,而是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