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他們興高采烈不同,李開朗和盧文江倒是若有所思。
張金武看著兩人,知道兩人肯定是遇上什麼事,不然也不會這樣。“有什麼事回去再說”
張奮看著憂愁的兩人,也不知道他們在愁啥,上個班而已,哪有那麼多事。
吃過飯,張金武看著依舊憂愁的兩人。
“說說吧,遇到什麼事”張金武坐在兩人對麵,語氣嚴肅但充滿關心。
“難得看見你們兩個這樣愁眉苦臉的。”
李開朗和盧文江相視一眼,似乎在猶豫該由誰先開口。
李開朗和盧文江對視一眼,齊聲道:“你先說”
張金武直接指派:“行了,小盧你是師兄,你先說!”
盧文江歎了口氣,開始講述他在鄉下看到的情景:
“師父,你不知道,現在鄉下煉鋼的熱情非常高漲。”
“高爐、焦爐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烏泱泱的一片。”
張金武點了點頭,表示理解:“這不是好事嗎大家都支持煉鋼,說明我們的國家正在快速發展。”
“廠裡的情況你又不是沒看見,都堆滿了,鄉下能熔煉,也能減輕咱軋鋼廠的壓力。”
然而,盧文江的表情卻更加凝重:“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當然是好事。可是,師父,你沒看到那些高爐都建在什麼地方。”
“嗯”這話引起了張金武的重視,事關糧食生產的沒有小事。
“這是怎麼一回事,你詳細說說。”
“師父,你也知道,有些村子空地有限,大家都想要建小高爐,一個個,都把空地擠滿。”
“但空地就這多,為了建高爐,隻能把地擠在農田邊上,甚至有些地方已經開始占用農田了。”
“我去和村長和書記說了一聲,他們也沒什麼意見,反而默認這麼做。”
“我擔心,再這麼下去,這高爐會搶占農田地。”
“我還以為是什麼大問題呢。”張金武輕聲說。
“隻要不是大麵積占用農田,邊邊角角的地方被占用了也無妨。今年大豐收,糧食儲備充足,不用過於在意這點土地。”
然而,李開朗卻插話道:“師父,我認為師兄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這時,李開朗插話道:“師父,我認為師兄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張金武看著他,等待他解釋。
“師父,您也很久開車出去轉轉了,今天您要是看到,就不會這麼說。”
“我今天去趙家村看過,他們運了鐵料就拿去煉。”
“他們現在對熔煉鐵料非常熱情,有些村民甚至開始放棄農活,專心熔煉。”
“我提醒過他們書記,可他一點也不擔心,說今天收成很好,和師傅您想的一樣。”
李開朗繼續說道:“但我擔心的是,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不僅農田會被占用,連農活都可能沒人做了。”
“到時候,我們真的還能有大豐收嗎”
聽到李開朗的話,張金武的眉頭緊鎖,顯然他已經重新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了。
張金武聽後沉默了一會,然後說道:
“你們的擔憂不無道理。農田是國家的根本,不能隨意占用。”
“如果大家都放棄農活,專心熔煉,那糧食產量肯定會受到影響。”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這樣吧,明天我去找領導談談這個問題。我們軋鋼廠也不能隻顧著生產。”
農田被占用,隻要還有人做農活,也不用擔心,但就怕沒人做,再好的農田也沒用。
如果再加上天災等不可抗力的影響,糧食供應可能會麵臨更大的挑戰。
張奮也是一頭霧水:“有這麼嚴重嗎我運鐵料的那些村子,都好好的。”
盧文江解釋:“那是你運氣好,那些村子沒變,現在就怕大家都都變了,農田可就沒人管了。”
張金武也明白自己有些孤陋寡聞了。
自從車子報廢後,張金武就沒有再領車,也沒有開車。
現在天天坐鎮運輸隊,分配一些任務和領導的安排的任務,工作輕鬆很多。
畢竟有了安全帶和刹車水箱,駕駛員的安全、駕駛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
前段時間又發現了油田,大家也就不用在拚命送物資。
種種原因下來,讓張金武沒有再外出過。
張金武看向李開朗,嚴肅道:“小李,你直接說說你的看法。”
李開朗看著眾人,包括師娘韓曉卉在內,緩緩道:
“師父,我們應該提前做好準備,咱們要先存糧。”
“存糧”眾人驚歎道。
張奮不解:“沒有那麼嚴重吧,這不才剛開始嗎”
“再說了,這存糧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要存多少糧食還不一定呢。”
李開朗搖搖頭,反駁:“這事,宜早不宜遲,就像當初買自行車一樣,等到咱們意識到缺糧時,再買就來不及。”
“再說了,現在大豐收,糧食滿倉,咱們一點點地買糧也不突兀。”
盧文江讚同了李開朗的看法,但提出了一個問題:“小李說的不無道理,但是要存多少糧食”
這次饑荒持續三年,李開朗想要說存三年,但是誰能信。
李開朗沉思片刻,回答道:
“我看直接存半年的量,這半年正好是下一季糧食收獲的時候。如果到時候真的大豐收,咱們也沒虧多少。”
“要真是出事,我們也有存糧,不用擔心。”
聞言,眾人點點頭,認可了李開朗的提議。
張奮疑問:“不過,咱們從哪裡搞這麼多糧食呢一下子存這麼多,這麼大的買賣,到黑市肯定會注意到。”
他們一個人一個月就要40斤口糧,半年就是240斤。
僅張金武一家4人就要近千斤的糧食,加上李開朗和盧文江的家人,少說也要2千斤。
黑市也不敢吃下這麼多糧食,擔心出事。
最主要的是存糧這麼多,住在乾部樓還好,住在四合院基本上是瞞不住,大家的糧食多放在地窖。
家裡根本是藏不住,勢必要搭上其他人一起。
張金武氣憤張奮的榆木腦袋,“笨,又沒讓你一下子備齊,就不能分批來弄嗎”
“師父,沒必要,我有個路子,直接能買到新糧,不用從黑市買。”李開朗道。
聞言,張金武看向李開朗:“小李,這可不是小數目啊,2千斤糧食啊!”
李開朗保證道:“放心吧,師父,我和村長熟,他們村子存糧可不少,賣個幾千斤糧食不成問題。”
“隻不過,這糧食量太大,我也不能一下子運來,得慢慢來。”
見此,張金武也不再多言:“行,既然你有路子,就按你的來,咱們該給多少錢就多少錢。”
李開朗也沒拒絕,要是他說免費,誰能信,也沒人會接受。
“對了,師父,咱這糧食到時候肯定是要放在地窖的,院裡的其他人能相信信嗎”
李開朗指著其他住戶。
張金武解釋:“放心吧,他們都是外來人,在四九城沒有親戚,不影響咱。”
“存糧這事也瞞不了他們太久,與其藏著掖著,還不如大大方方說出來。”
“到時候買糧食的時候,也把他們帶上,免得他們亂說。這個工作我來做,你就不用擔心了。”
李開朗聽了這話,心中鬆了一口氣。
張金武是個有經驗的人,處理這種事情肯定遊刃有餘。
“行,反正現在才剛開始籌備糧食,有的是時間慢慢來。”李開朗說道。
李開朗擔心這些住戶,有些人會聖母心泛濫。
到時候自家有糧食的事情一說出來,大家都沒有存糧的話,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帶他們肯定是要帶的,不過我們也要防備一下。”
張金武看出了李開朗的擔憂,於是補充道,“你們自己家裡也要藏一點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最好挖個地洞,藏起來!”
盧文江和李開朗點點頭,他們自然清楚,不用張金武多費口舌囑咐。
事情敲定之後,氣氛變得輕鬆愉快。
大家閒聊了一會兒,李開朗和盧文江便辭行離開,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回到四合院,李開朗沒有先回到自家,而是去到崔家。
崔家,是李開朗在四合院唯一在意的人,如果有機會幫助他們,他是不會錯過的。
從4月上班到現在8月,崔家也積累了一筆小錢,這些錢足夠他們購買下半年的存糧了。
雖然購買糧食後他們的生活會變得拮據一些,但總比餓死,或者吃不飽要好得多。
聽到李開朗的建議,崔元直接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