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封賞結束,所有人則是前往武英殿用飯。
雖然各懷鬼胎,但大家吃的還算高興,他們明白,已經讓叛軍折騰了一頓的大寧,已經徹底耗光了生命力,朝廷再也沒有力氣,去壓製想要崛起的諸侯王。
可蕭仁的表情,比吃了屎還要難看,他越看李羨之,越是不爽。
在酒飯吃到一半後,皇帝這才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
“諸王,如今大寧剛剛遭到劫難,國家百廢待興,可盤踞在河北、青、兗、宛、荊的天道教流民,尚有三百多萬,這些流民,已經無家可歸,更沒有田地可耕,若是處理不妥善,必成禍根。”
“朕覺得,爾等諸侯王,都是有能力的,對地方的治理,也是十分出色,所以…朕最後一個要求,那便是各位諸侯王,將這些流民,互相平攤一二,除了河北百萬流民外,隻有二百萬流民盤踞中原,如果處理不得當,這恐怕……後果,大家也是知道的。”
魏王蕭治立馬起身,“父皇,這些流民,大多起於青、徐,兒臣就算要攤,隻攤十幾萬。”
“兗州現在,被叛軍謔謔極慘,除了這群叛軍流民,還有一大群無家可歸的百姓,等著安定呢!兗州又讓人家洗劫一空,要錢沒錢的,兒臣養不起。”
雖說一個地區的發展,需要人口,蕭治治下的兗州,雖然小,但好歹也是有三百多萬百姓的,可幾年的發展,全讓叛軍搞亂了,他還不知道,要怎樣才能讓兗州,恢複到正軌上呢!
這下邊遭難百姓,怎樣處理,都是問題,若再收一群流民進來,妥善不當,這非要弄得個造反出來,搞不好!連他都得遭殃,現在並非人口越多越好。
齊王蕭江立馬說道,“既如此,兒臣願意與魯王平攤流民。”
魯王立馬道,“本王隻要原本從徐州造反的流民,兗州、以及從河北下來的流民,我可不管,打倭寇已經夠累了,還要安置如此多的流民,本王能力有限,可是做不到。”
魯王蕭劍,確實沒什麼能力,他能走到自給自足,已經很不錯了,其實大家都知道,安置這些流民,所需要的資金,足夠壓垮一個地方的經濟。
然而,江東楚王蕭英,根本不說話,中原與北方造反,與他江東沒有任何關係,而且!江東富足,人口眾多,也不需要外來人口充斥。
“那好,這些流民,本王全部收了。”齊王蕭江說道,“如果山東的流民,諸位不想要,可全部流於青州。”
這一刻,便是李羨之,都對眼前這位齊王,刮目相看,近兩百萬的流民,沒有足夠實力之人,赫然是不敢誇下如此海口的,這其實是個麻煩,可若是挺過去了,這兩百萬流民,那可就是福祉。
還是那句話,古代人口的多少,永遠是伴隨實力強大與否,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兗、徐兩王,會後悔今天的決定,蕭江…亂世之中,是員梟雄。
“這好啊!三皇兄果然大公無私,本王覺得,唐王受到陛下如此殊榮嘉獎,要不然!也將荊宛兩地的流民,全部都弄到南州去。”蕭仁故意以調侃式的語氣,試探著李羨之的態度。
蕭仁是這樣想的,就南州這個破地方,地方的百姓,連吃上一口稀飯都成問題,要是能將這近百萬的流民,全部都趕到南州去,一定會將南州的經濟徹底壓垮的,到時候!南州自己就會亂了,李羨之也是必死無疑。
然而,此時的李羨之,卻是陷入了沉思。
對於一個君主來說,百姓自然是越多越好,這樣!就會獲得源源不斷的兵源,可好不容易進入正軌的南州,將會再次麵臨困難,田地還好,經過司馬伯文的開墾之後,南州現在良田很多,唯一需要錢的地方,那就是修建新的房屋,還有分出一批吃的,給這些流民。
但也是有好處的。
畢竟,南州常年戰爭,人口損失太大了,有這一百萬人口的充實,正好彌補了南州人口少的缺口。
“荊王,荊州富足,這些流民,大多又是荊州來的,你怎麼能推給唐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