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民心可用(1 / 2)

其實,對於諸將來說去,李羨之最英明的地方,就是願意將指揮權,放手給諸將,這也是培養主將的一種方法。

當然,李羨之統籌全局的能力,還是很高的,雖然將指揮權放了出去,但是暗衛,卻要將各軍團的動向,傳達到總指揮大營。

然!

在李羨之的王令下達下去的時候,整個唐國內部,都開始行動了起來。

官府衙門,都要被擠爆了。

而又聽到,他們的唐王,要招募新兵,以應對接下來對荊、大寧的戰鬥,那些百姓便是將家中的兒子,都送出來,那些年輕的熱血男兒,更是為了保家衛國,紛紛主動請戰,這樣的場景,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出現的。

而這些日子,帝國軍事學堂,已經開始學習了,時間緊迫,各路教官,那是使出了看家本領,李績、韓擒虎等人,都拿出了核心要點,來培養這些大唐帝國未來的柱石。

為了讓這些學生,更加融入唐國頂點小說

徐元福親自帶隊,將一眾學生,帶到唐王都的大街上。

這個時候的唐國,確實是忙的熱火朝天。

有百姓推著小推車送糧食的,還有許許多多的年輕人,聚集在府衙之外。

衛青很好奇,“徐先生,他們這是在乾什麼?”

徐元福捋著胡須,“唐國要打仗了,除了神策軍外,大王幾乎舉全國之力,以抗擊荊、大寧兩方勢力。”

“這些百姓,都是自願捐獻家裡的糧食,送家裡的兒子去部隊的。”

什麼?

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簡直是匪夷所思。

因為,不論何朝何代,隻要是遇到打仗,那老百姓都是藏糧藏人,可不想送自己的孩子,去戰場送死,可到了唐國這兒,卻是兩極分化,他們還是頭一次,見到老百姓主動送糧食,送孩子去戰場的。

如果說,這是唐國逢場作戲,以來營造唐王民心之所向,但是!整個唐國的百姓,都行動了起來,捐錢捐物的,便是王府的王妃們,也是帶頭捐了銀子首飾,這樣的場麵,可不是隨便找幾個人就能弄出來的。

“先生,我知道…這就是民心。”吳起開口說道,“我父親說過,唐王陛下,乃是千古以來,第一明君。”

“不錯,民心所向,大王在前線,便能所向披靡,而你們…做為唐國第一代年輕學生,更是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徐元福說道。

而這些話,這些場景,都讓吳起、衛青等人,牢牢記在了心裡。

“司馬丞相,就讓我們去吧!”

“是啊!這十萬征兵令,憑什麼分給黎州、西越、益州,咱們南州的人,才是大王的老底子,而且!我還是民兵隊長,保家衛國,我肯定是要去的。”

“就是,這不公平,憑什麼咱們想報國,官府為何不給?我家有兩個兄弟,我就算死了,家裡還有我的弟弟。”

“我們要上陣殺敵……”

……

一群熱血年輕人,就堵在王府的門口,他們都是想要去參軍的。

說實話,大家夥都很納悶,這以前南州的那些諸侯,要打仗了,幾乎是逮著男人去當兵,隻要能拿動武器,便是十三歲的小娃娃,他們都不放過,可到了唐國這兒,咋還能拒收兵役的呢?

“諸位諸位,稍安勿躁,你們也知道,南州這幾十年來,經曆動蕩,好不容易有了好日子,大王也希望南州能夠休養生息,安定數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