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北燕、金國、蒙古、突厥、倭國五大中原最大敵人的使團,在進入長安時,耀武揚威的,當然!他們還未透露出,要正是與大唐宣戰的訊息,隻是!他們在北方聯盟的消息,是個人也明白,這些家夥心思不純。
當然,李羨之倒也沒趕他們離開,即便是帶著惡意來的,李羨之也想著,讓這些自以為是,覺得大唐好欺負的蠻子瞧瞧,如今的大唐,非窩囊的大寧,大唐之盛世,遠邁曆史各朝。
也確實,在進入長安的一眾使團,一路上見到大唐的景象,多數人是無比震驚的,因為!上次他們殺入關內之時,中原大敵,還不是這樣富庶之景。
不過,感歎歸感歎,對於他們來說,中原越是富庶,越能激起他們對中原的征服之心,他們覺得,隻要能將這個地方,他們就能拿下無儘的財富。
長安城,行人熙熙攘攘。
倭國使者看著繁華富庶的長安城,整個人的心裡邊,就跟貓抓一樣,直癢癢的很。
“沒想到啊!咱們已經有數年之久,沒有再踏上過中原的土地,沒曾想,這個東方國家,非但沒有落幕,竟還變得如此強盛,如此一個巨大的寶庫,咱們倭國若是能將其拿下,日後!再也不用為生存發愁了。”倭國使者興奮說道。
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將在大唐的所見所聞,傳達回去,讓倭國對大唐發起全麵的戰爭。
就像當年,倭寇在大寧國的東海邊疆,發動十萬人的掃蕩行動,可是將大寧國打得賠款賠糧,此番…讓倭國在這樣一筆不菲收入之下,國內得到飛速發展,國力迅速膨脹,如今!即便是麵對強盛的大唐,他們也覺得,能夠將這個一直受他們欺負的中原帝國,一口氣吃下。
“使者大人說的是,我倭國遲早有一日,會踏足到這個地方的。”身後的副使,隨即附和。
興奮、激動,一時間!讓其整個倭國使團,熱血沸騰的。
或許,在他們看來,這一次對大唐宣戰,他們一定會取得勝利,當然!他們倭國內,其實還有一套對征服中原,有著一套內定的征服計劃,先爭奪遼東、徐州兩地,以這兩地為根據,向內陸延伸,然後先建立他們的殖民區,接著!再通過教育,對所占之地的唐國百姓,進行思想教化,將地方的百姓,變成他們倭國的百姓。
而與倭國有著一樣想法的,還有北燕、蒙古等四國,尤其是北燕,他們體內的血脈,那可是最為純正的中原血脈,見到這般盛世的大唐,北燕使者心裡邊其實很擔心,這些異族人,壓根不懂中原國家強盛帶來的威脅,一個剛剛建立起來的大唐國家,竟然就有這般強盛,若再給些時間,還不得成長到什麼地步,但是!北燕做為中原純正血脈的國家,自然也是想要,重新返回到中原。
這一次,北燕其實要做的,就是借蒙古這些部族之手,來實現北燕的宏圖霸業。
總而言之,這些國家使者的心裡,都有自己的想法,當然!那些異族國家,根本就不會明白,在這個世界上,中原上的這個民族,乃是全世界中,基本是沒法征服的民族,從某些角度上來說,中原民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戰鬥民族,隻是!現在李羨之當政的大唐國家,是將戰鬥民族四個字徹底給具象化了。
當然!這幾個國家的使團來者不善,李羨之自然也沒給他們好臉色,什麼驛站,自然也沒這些個家夥開放,這些部族的待遇,還沒有一些小部落的好,這便好像是正中這些北燕、金國等這些國家的要害一樣,他們覺得,李羨之這般所為,乃是在打他們的臉麵,但事實也確實如此。
可沒辦法,誰要他們現在在大唐的土地上呢!
一時間,也是敢怒不敢言。
時間飛逝。
轉眼間,便是來到了中秋,這天的長安城,氛圍火爆,整個街道之上全是人。
而在中秋之前,科舉、武舉,也已經快速的進行著了。
短短幾天的時間,科舉、武舉的考試,已經完成了最後的步驟,就差最後一步的殿試。
而正如李羨之所猜測的一樣。
文舉第一乃是一個名為於季謙的人,然後便是駱經略、傅仲德、阮賀等九人,雖說此次文科,要錄取到一百人,但真正要被李羨之召見的,隻有前五人。
至於武舉之中,此舉不設殿試,直接等待開榜,這武舉科考之中,有五人表現最為突出。
文武第一嶽鵬鯤、第二高開濟、第三李霸業、第四薛子騫、第五白九歌。
這其實是按照綜合能力排列下來的。
武藝,高開濟是打不過嶽鵬鯤的,但要論兵法軍事上的見解,這個高開濟,簡直就是天生的帥才,但是!第五的白九歌,是個禦劍之客,那劍道武藝之上的天賦,打敗了前邊五人,如果真要論打架的話,白九歌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但奈何,此武科舉選得是將帥之才,這個白九歌的劍道武藝,不適合戰場,但這並非說沒有用,便是天下第一的劍客李太白,在見到白九歌那絢爛的劍技之後,眼前都是一亮,他對李羨之說道,這個白九歌的劍道,與他不相上下,說不定!與他一劍高下,身負難分。
光是聽到這個話,李羨之眼前一亮,一個天下第一的李太白,已經能比肩那些戰場之上,最為頂尖一列的戰將武者,若是再加個白九歌,那天下還有誰能近他之聲,關鍵一點是,這個白九歌的身份,卻是最引人注目的,這家夥是白家之人,也就是白起的堂弟,他是真沒想到,這個白家,還真是出人才,一個大將軍白起,一個副統帥白虎,現在一個白九歌,這是要將整個白家,推向大唐第一家族了嘛!
當然,現在正是大唐用人之際,彆看現在科舉之後,大唐的人才儲備,瞬間完備,但李羨之想著,自己若是征服了北方之後,那麼大塊地盤,需要有人治理,而駱經略這些人的能力,就能徹底做到物儘其用了。
議政殿。
殿試。
駱經略、於季謙、傅仲德、阮賀等人,戰戰兢兢的踏於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