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樓蘭巫師(2 / 2)

這……

讓歐陽靖這樣一說,這西夜國的國主,心裡頓時就慌了起來,說實話,麵對這般強大的唐軍,他自然是無比的害怕。

而且,他可不願意成為唐國的階下之囚,他可是西夜國萬人之上的國主啊!

想到這兒,西夜國國主,立即是做出了選擇。

“撤退,大軍立即撤退,咱們往西邊撤退,整合各部落的大軍,然後再殺回來。”西夜國主歐陽夷立即說道。

當然,這個歐陽夷,其實也不是傻子,從今日所遇到的唐軍來看,他可以斷定,這唐軍士兵,無比之強大,想要擊敗這樣一支軍隊,基本是沒有可能的,即便是將西部所有的部落,都集合起來,也不一定能戰勝大唐的軍隊,並且!西域十二國,不是所有國家,都願意與大唐的軍隊,戰鬥到底,說實話!對於歐陽夷來說,他們其實可以與大唐,進行好好的貿易,來讓西域更加強大,可沒想到,派去的使者,竟然能如此的膨脹,沒等他們這些國主同意,竟然就擅自做主的,與唐國宣戰,這簡直是豈有此理。

當然,那些使者回來的時候,將這個事情,告訴西夜國國主歐陽夷的時候,他還覺得,自家使者,那叫一個威風,竟然還給使者升了官職,他原本以為,這個大唐帝國,會和那大寧帝國一樣,在邊疆吃了虧之後,根本不敢對西域十二國動手,畢竟!西域十二國一旦聯合起來,其勢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可沒想到,唐國皇帝李羨之,可是給他們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讓他們連最基本的準備都沒有。

他現在心裡邊幾乎是將使者的祖宗十八輩都給罵了一遍。

隻是一個照麵,就讓他這位西夜國的國主,成為了喪家之犬。

而西夜國國主,準備前往

龜茲,為什麼前往這個國家呢!因為龜茲國,有著整個西域,最為堅固的城池,在他們的國家,龜茲一國,可是在防守戰上出了名的,即便是麵對西方那些強大的國家,龜茲國靠著城池的堅固,以及身上的鐵甲,將西方那些國家,打的節節敗退。

與其說,那樓蘭國是西域的老大,這個低調的龜茲國,才是西域真正的老大。

而此時,吳起的軍隊,長驅直入,朝著龜茲國而來,當然,在前往龜茲國前,他還要滅掉精絕、渠勒這些部族才可。

這些部落,勢力就小很多了,將族內所有男丁,這還包括上了年紀的一些人在內,也不過能湊出個幾萬兵馬,但這些兵馬,在大唐的鐵蹄麵前,可以用烏合之眾來形容,其真正呢個起到作戰效果的,其實隻有上萬的兵馬,甚至!一些部族之中,封頂也隻有五千,說是西域十二國,其實整個西域的人口加起來,也就一百來萬。

但是,吳起所過之處,無比順利,就是收攏部落,花費了不少時間,一路殺來,彌、渠勒歸降大唐,這些部落勢力稍微弱小了一些,野心也沒有那般大,見到十萬唐國大軍而來,嚇都嚇尿了。

當然,若是他們西域十二國的兵力,全部都集合起來,對大唐的軍隊,或許還有一戰之力,可現在!就他們區區一個小部落的兵馬,根本是沒辦法,與這般強大唐軍抗衡。

此時。

樓蘭國都城下。

李羨之親率著兵馬,浩浩蕩蕩彙聚於此。

而對於樓冷玉來說,她希望李羨之不要因為使者的問題,而真將整個樓蘭滅國,畢竟!在樓蘭之中,可惡之人,其實就那幾個,而且!樓冷玉對於樓蘭國的國師樓騰,非常忌憚,怎麼說呢!與大夏國和親,都是因為這個樓騰,一直在出餿主意,大夏國的皇帝李義,或許是個英雄,但對於樓冷玉來說,李義的年紀太大了,她當然是不想……

而且,李羨之在征服了樓冷玉之後,還從樓冷玉的嘴裡,得到一些其他的信息,那就是樓蘭國的國師樓騰,還會使用一些妖法,能改變一些天氣,呼風喚雨啥的,還有個龜茲國的龜衡,也是會這玩意,在西域中,這樣的技能,被他們稱為巫術。

當年的陳慈,洛陽一戰,那般恐怖的道術,可是讓勤皇聯軍,吃儘了苦頭。

正巧的是,今天原本晴朗的天,如今卻是烏雲密布,還泛著陣陣細長的閃電。

而且,李羨之能發現的是,這團烏雲,隻彙聚在他們大軍的頭頂之上,其他地方卻是陽光明媚的很。

“諸葛青羽,你能鬥得過那樓騰嗎?”李羨之撫摸著下巴。

諸葛青羽隻是淡淡一笑,立馬說道,“陛下放心,這等小小的巫術,在咱們中原諸多術士眼裡,其實就是小道爾,根本不足為奇。”

“待臣…將此法給破了。”

諸葛青羽那幾乎可以說,乃是現在中原最厲害的道術師了。

這西域所用的巫術,其實也是從中原學來的,隻是!用這道術,必然是不能持久的,還是損耗自己精元,甚至是壽命的。

但是,諸葛青羽先前在洛陽一戰的時候,也是損失巨大,但好在,輔佐李羨之成為了新的皇帝,開創了大唐帝國,大唐帝國的龍氣,幫諸葛青羽將損失掉的所有氣運、壽元,又全部彌補了回來。

“嗬嗬,罷了罷了,這等小道之術爾,道不足以阻擋我大軍前進。”李羨之淡淡一笑,“此畢竟是損耗自身身體壽元的事情,朕豈能讓你,再冒如此大的險。”

“先生若是出現什麼好歹來,那對整個大唐帝國來說,乃是很大的損失呢!”

聽到這話的諸葛青羽,自然是無比感動的,這麼多年以來,李羨之對他這個臣子,那是無比的尊敬。

“陛下放心,臣自有分寸,此最多是讓在下多休息幾天而已,不會損耗壽元的,還請陛下放心,何況!陛下待臣,猶如親人,臣就是死,便也值得。”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