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吳應熊,你社死了!(求收藏,求推薦)(2 / 2)

活埋大清朝 大羅羅 4547 字 5個月前

左春秋歎了口氣,道:“王爺並無反心,而世子爺對朝廷也是忠的,之前種種,都是為了自保。這個道理,皇上也不是不明白......以皇上的英明,在眼下潮州朱三太子日益做大,鄭經、邱輝之流蠢蠢欲動之際,是不會殺了世子爺逼反王爺的。

真正的危險,在於皇上和王爺之間再無信任,以後君臣之間,隻有互相利用,而無一絲君恩臣忠。

而王爺、世子和其他非西選臣子之間,也再無一絲的同僚之誼,甚至連酒肉朋友都做不成了。他們對待我平西王府能夠公事公辦,就已經很有良心了......恐怕從今往後,朝中就再無一人敢為王爺、世子說句公道話了。”

吳三桂、吳應熊這兩父子現在的處境,用後世的話說,叫“社死”!老漢奸吳三桂還好一些,他畢竟人在雲南,身邊還有一大群心腹爪牙和精兵強將,所以老漢奸的“社死”隻是半死。可吳應熊就慘了,他人在北京,就在康熙皇帝刀口下坐著,隨時一刀了賬!本來他還交了不少有錢有勢的朋友,也許還能在關鍵時刻拉他一把。

現在好了,社死了,再沒人幫他說話了,人家不狠狠踩兩腳就已經很對得起良心了。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對吳應熊不利的消息都會被放大!而任何對吳應熊有利的事情,都不會有人提!

如果康熙皇帝頭腦發熱要殺吳應熊,恐怕也不會有人進諫攔阻......

就在吳應熊心如死灰,淚流滿麵的當口,他的一個親兵頭目腳步匆匆的奔進來了,進門後連打千禮都忘了行,隻是紅著眼睛道:“世子爺,索額圖帶著禦前侍衛來抓您了!讓兄弟們保著您和兩位小爺一起殺出去吧!”

吳應熊一聽這話就哭了,“殺不出去的,索額圖都帶了大兵來了,咱們府裡才多少人?打不過的......”

那親兵頭領拍著胸脯道:“世子爺莫怕,那索額圖隻帶了二十個黃馬褂來抓您,我們府裡有二百名勇士,都是跟著王爺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

“就二十個黃馬褂?”吳應熊一下就不哭了,“還有沒有步軍衙門或巡捕三營的兵?”

“沒有,攏共就二十個黃馬褂。”

吳應熊聽了這話就稍微放心些了,勉強坐直起來了,“那就不是來抓我的......快快,快開中門迎客!”

......

就在吳應熊大開中門迎接索額圖的時候,南書房內的會議還在繼續。當然不是在討論殺不殺吳應熊的問題......這個問題不用討論,也不能討論,必須聖心獨裁!

彆看這康熙皇帝今年才二十歲,但他的心機和城府,卻連許多老謀深算的臣子都比不了。而且他還特彆善於洞察人心,知道“崇禎遺詔”一出,滿朝文武對吳三桂父子避之有恐不及,不僅不會有人替他們說半句公道話,反而會通過喊打喊殺來和吳家父子劃清界限。

這個時候和臣子和奴才們討論吳應熊的生死,那就是在為難臣子和奴才,也在給自己找麻煩——人人喊殺,他這個皇帝怎麼辦?殺了,那吳三桂馬上就反了,誰去打?不殺,又顯得軟弱可欺。

所以康熙乾脆不提這事兒,殺不殺的,聖心獨裁!

他之前對於“鼇拜造反”的傳言,也是這麼應對的,兩場可能爆發的危機,就被他暫時化解了。

而康熙現在和大臣們討論的,則是要不要派出八旗天兵南下廣東的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在熊廷弼、薛章、鄧忠他們日夜兼程返回北京之前,就由六百裡加急送到北京了。

不過大清朝廷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做出決定,而是暫時擱置了這個問題。原因嘛,當然是明擺著的......八旗勁旅、天兵無敵的神話可萬萬不能戳破了!

要不然彆說吳三桂要反,就連耿精忠、尚之信,甚至娶了孔四貞的孫延齡,都有可能扯起反旗和大清朝乾。

所以在派出“天兵”的問題上,大清朝廷一直是非常謹慎的。

但是現在,廣東的局麵大壞,米思翰這個欽差大臣又是個光杆大臣,這樣下去也不行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