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康熙十一年,三月初一日,潮州棉湖寨大營。
這裡現在已經是清兵的海洋了!
原來的棉湖寨城早就給擠爆了,城內的潮州人早就給尚之孝哄出去了,騰出房子好給從北方開來的綠營兵居住——人家雖然是綠營,理論上低平南王府和續順公府的旗兵一等,但他們是欽差大臣米思翰的護軍,而且還是康熙皇帝親自為米思翰從直隸、河南、山西、山東、陝西等省抽調來的綠營兵。
所以尚之孝不敢怠慢,得把他們當“綠大爺”供著。而從廣州開過來的平南王府旗軍和藩下綠營兵,自然就成了廣東的“二等兵”,在棉湖寨城外立了一圈營寨,好好守護著北方來的“綠大爺”。而在平南王府的“二等兵”的外圍,則是由嚴自明、苗之秀、張國勳、王國棟等人率領的廣東綠營“三等兵”,以及由革職留用、戴罪立功的潮州同知鳳鳴山率領的兩千潮州民壯和團丁。
這四等清兵,層層疊疊的猥集在棉湖寨周圍,形成了一個人數多大五萬的重兵集團!
除了這裡的五萬大軍,潮州府城海陽縣還駐紮著劉進忠的軍隊,以防朱三父子的人馬向東跑去福建。而在潮州、嘉應州交界處的要隘言嶺關則駐紮了鄧光明和張夢吉率領的續順公府旗軍,他們則堵住了朱三父子北竄之路。
在向東、向北都走不了的情況下,朱三父子理論上,就隻有老老實實呆在揭陽縣城,等著被棉湖寨這邊抱成個團的五萬清軍給碾死了。
雖然穩操勝券,但是大清平南王尚可喜這個時候還是非常小心的!
他可不想和當年的大明督師楊鎬一樣,分兵冒進,結果被大清太祖皇帝集中兵力,各個擊破。
而且尚可喜也不敢集中兵力冒進......他現在就是要“兵貴勝、不貴速”!
“從棉湖寨到揭陽城不過六七十裡地,一天爬個幾裡地,一個月也爬到了!本王有五萬大軍,還有那麼多的紅夷大炮,隻要到了揭陽城下,築起炮台,日夜轟擊......這揭陽城就算是鐵打的,本王也能把它給打破了!”
尚可喜此時正得意揚揚的在棉湖寨城內的行轅當中,和欽差大臣米思翰、廣東巡撫劉秉權,還有尚可喜的軍師金光,還有一群提督、總兵、副將們說著自己那一套四平八穩的平賊方略。
米思翰、劉秉權、嚴自明這夥人,全都聽得連連點頭,好像都是熟讀三國,不,是熟讀兵法的兵家似的。
尚可喜的兩個兒子,俺答公尚之信和二公子尚之孝也在行轅大堂上站著,不過他倆沒怎麼聽尚可喜說話,而是在用眼神互相較勁兒。
尚可喜的話音一落,這倆尚公子就同時出列請站了。
“阿瑪,之信願為先鋒,提領一旅精銳,為大軍開路!”
“阿瑪,之孝願為先鋒,帶領本部精兵,為大軍開路!”
看見兩個兒子一下都蹦了出來,尚可喜忍不住眉頭直皺,心說:“你們兩個小兔崽子爭個屁啊!開路先鋒的差事讓苗之秀、張國勳、王國棟這幫人去不就行了?”
就在尚可喜想教訓兩個頭腦發熱的兒子兩句,然後把當先送死的差事交給彆人去做的時候,忽然就聽見堂外有人大呼:“王爺,奴才李天植又緊急軍務要報!”
尚可喜就是一愣,李天植可是尚可喜的心腹,官拜平南王府長史。
今兒李天植在棉湖寨大營的中軍當值,沒有來參加行轅軍議。如果不是出了什麼天大事情,他也不可能跑來打斷軍議啊!
“叫他進來!”
尚可喜連忙讓左右把這位李大長史請了進來,沒等李天植給自己行打千禮,尚可喜就已經從他的臉麵上看出不對勁兒了。
這李天植本來一張大紅臉兒,現在看著都發了白!這是出什麼大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