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初現功德不相識(1 / 2)

源道仙蹤 宇十六 3896 字 5個月前

五人皆授爵位,按照秦律有爵之人稱為甲士,軍需官送來了三副皮甲和兩副鐵甲,劉濟原本的皮甲被收回。

披上鎧甲,馬全喜孜孜地踱著步,笑道:“現在我也能稱甲士了。”

趙通卻苦著臉道:“甲士甲士,這身行頭出陣,怕是魏軍都想著來取人頭了,我寧願跟在源弟身邊什麼也不要。”

作為百將,劉濟有了自己獨立的帳篷,而身為屯長的趙源則仍需與普通士兵同住。

劉濟知道趙源晚間要練功,不喜被人打擾,便以商討戰事的名義邀請趙源與之同住。

身為百將還能配有兩名侍衛,屯長可以選用一名隨從,於是馬全、孫廣成了劉濟的侍衛,趙通如願跟在趙源身邊。

夕食時分,馬全端來飯食。劉濟和趙源都是精食,兩人還有半升豆醬和一盤菜肴,趙通見了直咽唾沫。

這些尋常飯食提供的靈氣極為有限,趙源將食物往趙通麵前推了推,道:“通哥,咱們一起吃。”

劉濟見狀,把自己的吃食也推了出來,招呼馬全、孫廣坐下,五人像過去一樣分食。

與子同食,袍澤情深,眼前這一幕既陌生又熟悉,趙源心中湧起暖流,想起前世軍中點滴,識海之中波濤翻湧、奔騰不休。

與峨眉道友的交流,趙源對修道有了更深地認識。修道並非要與世俗脫離,而且要不時借紅塵洗滌道心、磨礪心性,使之堅韌,山中道友會不時地下山遊曆,感悟紅塵。

所謂的心魔源自執念、貪欲、恐懼等困擾,人世間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如同磨刀石,若能化“魔”為煉,俗世情感反成助力。保持清明、洞察人性,心魔從何而生?

聽著趙通與孫全等人絮叨,趙源微笑著,識海中的激流不知何時變得平靜。一頓飯吃罷,自覺心如明鏡,映照萬物,感知變得廣闊深邃,這種狀態難以名狀。

晚間盤坐內視,識海內風平浪靜,淡淡的紫炁從識海上升騰而起,有若細絲飄舞、神秘莫測。

正要催動靈氣運功,突然發現在紫炁中有金光閃動,趙源連忙凝神觀察,果然在紫炁之中發現星星點點的金屑閃爍。

趙源心中驚奇,識海之中何時多了這些微小的金屑,這些金屑有何用途?腦中回憶須菩提祖師的講授以及與峨眉山諸人的交流,好像從未聽人提及過識海中會有金屑存在。

推動靈氣運行周天,趙源發現真氣運行更為流暢、平穩,運行一周天的時間似乎縮短了數個彈指。

一個彈指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下來也能增加不少修行的時間,應該是這金屑帶來的變化,至於金屑還有什麼妙用還不清楚。

至少這金屑是好東西,趙源思索著金屑的由來。昨夜調息識海中尚無這些金屑,那麼隻可能從戰場上得來。

趙源立時想到戰場之上誦念《度靈經》超度亡魂之事,這金屑極大的可能便是因此而來。

想到這裡趙源心癢難耐,一場大戰下來亡命的將士數以千計,自己若能將他們儘數超度,識海中的金光大概能勝過紫炁了。

隨即想到那個鬼差,趙源倍感沮喪,超度亡魂這條路還是彆想了,那名鬼差明確表示不準他擅自度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