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二人將價格抬至五萬,又加入一位藏家,也就是最終買下畫的那位中年男子,一通感慨此畫之精妙,然後加價到十萬。
不巧的是,這位藏家與先前那位是圈內熟人,還是對頭,這兩人經常因為競拍鬨得不歡而散,為了贏,以虛高價格買下拍品的事常有發生。
這二人狹路相逢又杠上,觀眾都知道這是冤家聚頭,隻管看好戲,等結果。
最終,前一位藏家從三十五萬直接抬價到五十萬,想要一口氣拿下。
這是他預設的上限,錢再多,再逞能,也不是冤大頭啊。
而他的競爭對手直接翻倍,開到一百萬,拿下顧迎清了山河鳥獸圖,終於又一次揚眉吐氣。
最終,因為這兩人的意氣用事,主辦方的舉辦費用回了本,捐款也有了。
因這二人開了個好頭,之後的畫也都賣得挺順利。
大家沒有把過多的心思放在這幅畫的作者身上。
顧迎清鬆了口氣,到最後已經當笑話聽了,「所以說,真正想買的是這第二位出現的藏家?」
宋就文笑了笑:「應該是的,可惜畫跟他無緣。不過也不能證明,拍下你畫的那人就不是真的喜歡。如果沒價值,人家根本不可能為之競爭,不是嗎?」
「無所謂了,反正都賣出去。第一次參加畫展,能有這種經曆也挺特彆的。」顧迎清撐著下巴。
她看似若有所思,其實是因為人已經累到極致,剛才又情緒起伏,這會兒平定下來,感覺快要靈魂出竅。
宋就文又問:「你會不會介意,我找托的事?」
「為什麼要介意?你是怕我失望,做這事的初衷是為了照顧我的感受,我沒那麼白眼兒狼。」顧迎清說,「就當,一切都是為了做慈善。」
宋就文再給她倒了香檳,跟她乾杯,「為了慈善事業。」
**
第二天去第二個選址地,從省會市區過去,將近三小時的車程,這次從大巴換成了幾輛商務車,大家都能舒服地補覺。
顧迎清與當地項目組的負責人乘一輛車,為了方便溝通行程之類的細枝末節的問題。
兩人在各自的團隊裡,都帶著一個「助」的後綴,顧迎清叫她劉助。
中途,劉助接了個電話,告訴顧迎清,第二個選址地那邊正好是德信集團投資了的路橋集團的在建項目,他們集團高層在那邊視察,問可以不以一起吃個飯。
顧迎清之前在公司就了解到,德信為拿到投資下過不少功夫,她可不敢拒絕。
車隊循著這條熱門旅行線前進,逐漸,平原被甩在身後,繚繞白霧和壯闊群山出現在眼前。
這條旅行線之所以出名,是因從省會到西北邊儘頭,一天之內就能儘覽四季景色,平原楓林,草原雪山。
山多的地方地勢必然也會逼仄險峻些,顧迎清坐在右側,還能看見奔湧潺潺的江,現在是雪山融化的季節,水勢洶湧。
左側是山壁,右側是水,眼前是綿延的山脈,景的確美,也有些令人心顫。
劉助沒一會兒,又接了電話,嗯嗯啊啊一通掛了。
「顧助,我剛收到當地對接方的電話,他們說晚上會下雨,而且山裡雨可能會更大,我們回城的話行車比較危險,而且臨時加了行程,肯定會耽擱得更晚一些。依我看,我們可以先提前聯係好過夜的地方,如果到時候時間晚了走不了的話,就在當地留宿。」
顧迎清說好,問她有什麼要幫忙的。
劉助說不用不用,「我熟我來聯係……」她也忙昏頭,皺著眉絮絮叨叨說,「這些人也真是的,怎麼突然說要吃飯見麵,之前也不提前打個招呼,弄得人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