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蠱之禍(上)(2 / 2)

太子本來就有嫌疑,中間再加上小人作祟。聖上一聽,可不就怒了嗎。聖上一怒,就什麼都完了。

果然,天幕的後續證實了他的想法。

【於是劉據接受太傅的建議,假傳聖旨逮捕江充等人。

可惜,因為逮捕過程中發生了混亂,與江充一起查探巫蠱案的太監蘇文趁亂逃回了劉徹所在的地方,並上報劉徹說太子謀反。

劉徹命令使節傳喚太子。對於這個使節,後世眾說紛紜。有些史料說他並未見到太子,另一些史料則說他見到了太子。總之,使者逃回,告訴劉徹太子確實要謀反。劉徹勃然大怒。

由此,牽連數十萬人的巫蠱案被掀開了。

之後的事就十分混亂了。

劉據征調了皇家馬房騎士及長樂宮警備部隊,還釋放了長安所有的囚徒,將其編為臨時軍隊。而劉徹則從修養的甘泉宮回到長安,進住城西建章宮,下令征發三輔(長安京畿)鄰縣的所有武裝部隊與劉據對抗。

數萬人因此而死。

此後,衛子夫自儘。劉據敗逃,在二十多天後自縊在湖縣。數十萬人受到牽連,因此被下獄、殺害的功臣重臣數不勝數。

除了後來的漢宣帝——尚在繈褓的劉病已外,劉據的妻妾兒孫全部在亂軍中被殺。】

塵埃落定,未央宮前一片靜寂。

劉徹剛剛才驚喜自己得子,轉眼就知道這個兒子被自己殺了!

而且據說還是冤殺!

在懊惱之餘,他有些不好意思去看衛青。反倒是衛青對劉徹安慰道:“太子行事太過莽撞,又有小人從中作祟,才造成這樣的結果。聖上您在事情結束後知道一切,該有多傷心啊。”

劉徹頗有些不自然:“那朕定是傷心欲狂的。”

群臣大都眼睛眨都不眨地盯著天幕,不隻是因為天子家事不可置喙,還是因為——沒聽到嗎?!天幕說牽連數萬人!那麼……現在站在這裡的人有多少人能活下來?

就算活下來了,那些不成器的後人又有多少人折進去?

他們能不睜大眼睛好好看著嗎!

【在劉徹去世後,發生一起偽戾太子詣闕自陳事件,“前日一男子詣闕,自謂故太子,長安中民趣鄉之,正歡不可止,大將軍恐,出兵陳之,以自備耳”。

要知道,此前劉據在長安與武帝對抗,導致數萬人死於非命,後來又有許多人受到牽連,或被流放,或被入獄。然而長安吏民得知戾太子歸來的消息後,表現出的卻不是憤怒、怨恨,而是熱烈歡迎。

由此而知,劉據深得民心。

相比於劉徹,劉據的政治取向非常寬仁,常常與父皇政見不一。

在劉徹尚且壯年時,對於一個和自己政見不同的繼承人,是欣喜的。畢竟他也知道自己功業卓著的代價是大漢連年的難以喘息。他需要一個與民休息的繼承人,不然他就不是興國之主,而是亡國之君了。

但是,當他年老,逐漸多疑,便難以再忍受一個總是反對他的太子。之前說到“循吏”和“酷吏”,這時太子羽翼豐滿,朝中官員實際已經分為兩派,就是劉徹身後的“酷吏集團”與劉據身後的“循吏集團”正在分庭抗禮。

劉徹更加焦慮。

所以劉徹開始寵愛幼子劉弗陵,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被稱為“堯母”,而劉弗陵“年五六歲,壯大多知,上常言‘類我’”。

堯母啊。這豈是一般皇子的母妃可以有的稱呼?

不管劉徹是真的想要改立儲君還是僅僅寵愛美人幼子,他的行為都對前朝指引了冷落太子的風向。

此時,霍去病、衛青已經接連死去。雖然衛氏外戚集團在朝中餘威猶在,但已經江河日下。

但是劉徹因為年幼時有被母族祖母外戚支配的陰影在,仍然對此感到焦慮——外戚勢大,非國家之福。

劉據可能也害怕自己礙劉徹的眼,所以與父皇的溝通漸漸減少,日漸疏離。

於是,巫蠱案起。

於是,公孫賀父子被殺,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被殺,衛青長子衛伉被殺,衛氏外戚十不存一。

於是,衛家自衛青而始的輝煌再不複了。】

“仲卿……”劉徹突然對衛青說,“所以你要長長久久地活下去啊。”

衛青看著天幕正不知如何是好,聽到天子這話,怔愣地抬起頭。

“時移事異,現在的朕不能完全明白年老時的想法,但是……”帝王的聲音帶著難得的誠懇,“或許是因為那時的朕年老昏聵,或許是因為衛家的確勢大,但那都是因為你不在了……”

“朕隻知道,如果仲卿活著,朕是絕不會懷疑衛家的。仲卿能把那些不該有的野心鎮壓的乾乾淨淨。”

“但若仲卿去了,你要讓朕怎麼相信那些人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