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後秉政(2 / 2)

世人多毀謗呂雉冤殺韓信,可是難道當時韓信礙著的是呂雉的路嗎?不是,是劉邦臥榻之側難容他人酣睡。】

“講得好!”武則天笑出來,“男兒總是詬病呂後陰狠,殊不知她都是為了劉家的江山!”

上官婉兒也附和道:“這神跡上所說的,都是我等女兒家的心裡話,要是讓那些腐儒聽到,不知要掀起多大的風浪。”

太平公主卻不同意:“阿娘踐祚,現在朝中哪裡還有看不起女人的腐儒?就算有人心中不忿,諒他也不敢說話!”

武則天含笑搖了搖頭:“他們隻是不拿呂後女性身份說話罷了。若隻說呂後陰狠,縱然所有人都知道他們要說的是什麼,也奈何他們不得。”

“女人的路,還有的走呢。”

【劉邦死後,劉盈即位,呂雉成為實際上的朝政掌控者。而在劉盈也死後,呂後的統治更強。她立太子劉恭為帝,自己臨朝稱製,行使皇帝職權,朝廷號令一概出自太後。

當然,為了抗衡功臣集團,她大封諸呂,但呂氏族人大都庸碌,為呂雉逝後劉姓宗室和功臣集團的的反噬埋下了伏筆。

呂雉執政時期,用黃老之術,不對外用兵,執行修養生息的國策。當時“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重農但卻不輕商,有步驟地放寬經商政策,增強了商業積極性,緩解了商業市場的萎靡。

縱觀呂雉一生,其實殺人不多,還多為劉姓宗室和功臣集團,對百姓無害。但是為什麼後世一提到呂後就想起來她殘酷陰狠呢?

最重要的一點是,無論是淮陰侯韓信和戚夫人、趙王,都死的太有戲劇性了。韓信死法眾說紛紜,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而亡,趙王又得太子劉盈拚死相護……

但是當這麼多戲劇性的死亡都由一個人導演時,我們是不是也能產生微微的陰謀論,懷疑這些記錄的真實性?

是不是曆代儒生對此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演繹,以至於越來越吸人眼球,卻失去了最開始的真相?

當然,各人結局的確如此,但過程是否真的那樣曲折、手段是否真的那麼酷烈,也許隻有當時的人才知道答案。

畢竟,第一個“牝雞司晨,後宮亂政”的女人,又怎麼能不被千百年來的男人唾罵抹黑呢?】

“要我說,呂後還是殺的少了。”武則天淡淡說,但她的話天然就帶著霸氣和殺氣,“‘畏威而不懷德’,天下人自古皆然。隻有把那些人殺的怕了,才能讓史官不敢亂寫。”

上官婉兒點頭:“可惜呂後總是對那些功臣高抬一手。每次呂後下定決心要除去一批功臣,一有人勸諫就作罷,次次都是如此。可是,她逝後,那些功臣可沒對她的後人留情。”

“惠帝子嗣儘皆被處死……”李容微聽得入迷,一時不慎說出聲來。她猛地住嘴,卻看到上官婉兒投來鼓勵的眼神,臉頰微紅,鼓足勇氣又說下去,“還有文帝登基後,他與呂氏女的四個兒子儘皆暴病而死……就是說這個了吧。”

“善。”

武則天緩緩答道。

她從不怕優秀的女子往上爬,倒不如說,她很樂意看到有野心的女兒家。

【劉邦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知人善任,是一代開國帝王。他豁達大度,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他仁而愛人,在建立帝國之後休養生息。

但呂雉的作為有來自劉邦的什麼幫助呢?縱觀一生,劉邦幾乎從未在乎過呂雉,而呂雉從一個賢惠的夫人,到後來那個大權在握的呂後,是時代在推動,是他人在逼迫,是“不得不”,是在一次次失望後終於覺醒的對權力的野望。

一位本來賢惠孝順的年輕妻子,到後來“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後力”的政治生物,再到最後“斷戚夫人手足, 去眼, 煇耳, 飲瘖藥, 使居廁中, 命曰‘人彘’”的狠毒婦女和“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的優秀統治者……

呂雉經曆了什麼?

她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才意識到自己如果沒有權力,就會被人放棄?

想來不過是在劉邦寵愛戚夫人之後吧。

但我們可以試想,若是一開始呂雉就有權力意識,那麼——

——漢家天下誰為主,還尚未可知呢。】

“這有些言過其實了吧,”太平公主有些疑惑,“呂後縱然能力卓絕,可秦末亂世那般局麵,不也隻有一個沛公嗎?”

武則天嗤笑道:“隻是‘如果’罷了,可世上從沒有如果。”

“秦末隻有一個沛公,可終其兩漢,也不過隻有一個呂後而已啊。”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