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脹嗎?”
譚溪寧凝視著眼前的李生弟,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憐惜,心疼地看著眼前的這個孩子。
那些湯,足足裝了小半桶,李生弟生怕倒掉會讓人不高興,即使她已經喝得幾乎撐不住,還是硬著頭皮將湯一滴不剩地喝下。
在譚溪寧詢問她的時候,她的第一反應不是訴說自己被湯撐的不適,而是擔心老師誤會她浪費食物,甚至因此而受到懲罰。
李生弟的心中,裝滿了對錯誤的恐懼,對給他人添麻煩的深深自責。
如果譚溪寧沒猜錯,李生弟的每一個行動,每一句話語,都如同在細密的網中穿行,生怕觸碰到那根脆弱的弦。
她是一個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總是試圖通過自己的行為,避免任何可能引起他人不滿的舉動,即使這意味著犧牲自己的需求與舒適。
在譚溪寧已經展現出的溫柔與理解下,李生弟的反應已經如此小心翼翼,更不用說如果她遭受了批評,那會是怎樣的一種心理壓力。
“星星老師對你真好。”李生弟的同桌張小英半個身子趴在桌上:“李生弟你腳痛,我等會兒一起幫你洗碗吧!”
“謝謝老師,不漲的。”李生弟回了一聲,手忙腳亂地端起桌前的碗:“不用了,謝謝,我自己會洗碗。”
說完李生弟把碗抱在懷裡,朝著教室外麵走去。
譚溪寧默不作聲地走回講台上,看著孩子們吃飯。
有時候抓得太緊,李生弟反而心裡更加慌亂,張弛有度是最好的方法。
譚溪寧看著孩子們吃飯吃得熱火朝天。
有的孩子吃得過於急切,以至於飯粒粘在了臉上,像極了調皮的小花貓;有的孩子嘴巴塞得鼓鼓的,像極了可愛的小河豚。
那份純真與無邪,讓人心生歡喜。
看著孩子們的笑臉,譚溪寧的心中湧起了一股溫暖。
她望向講桌上的簡單飯菜。
忽然間,她意識到,即便是這樣一件看似平凡無奇的吃飯之事,也能蘊含著無儘的樂趣與幸福。
譚溪寧不愛吃飯。
在很久以前,她是家裡嬌寵的公主。
如果飯點在小區裡看到一個老奶奶手裡端著一個粉色雙耳碗,又跑又吼的,不要驚訝也不必擔心。
整個小區的人都知道,這隻是譚溪寧又挑食不吃飯了。
追著她喂飯的是她奶奶,逮到她就猛塞一口在她嘴裡。
開心的時候,她順口咽下去;要是心情不好,喂到嘴裡她還得吐出來。
在後來譚溪寧長大些,不用家裡人追著喂飯了,她還是不愛吃飯,餓了就吃各種各樣的零食。
以至於等她工作後,更不知道吃飯的重要。餓了就啃幾口麵包應付,要麼泡麵、餅乾,吃飯這件事情就這樣在她的生活中被淡化。
她此時也感到有些驚訝,第一次覺得吃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竟然是從這些小家夥身上來體會。
譚溪寧扒了好幾口飯。
等旅行結束,她想回鎮上去看看奶奶,不得不說奶奶做的飯真好吃。
“老師,洗好了。”李生弟從外麵走進來,額上垂下幾縷細黃的頭發,“這個放在哪裡?”
“碗你就放在抽屜裡,小桶一會兒我拿去還。”
“謝謝老師,還是我自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