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對方問他願不願加入進來,一起乾翻這個黑暗的世道,重新建立一個光明的新王朝。
他什麼也沒有問,點頭答應了。
當年他十四歲。
之後跟著王友建一路東征西討,憑借著一股不要命的精神,他很快成為了一名伍官。
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大流寇王友建在濟州稱帝建製,國號大齊,年號天武,人稱天武皇帝。
而他也被封為衝天將軍(相當於大周都督)。
那時可以說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一年後,天武皇帝集結全部兵力,揮師西進,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沒兩年的時間就打到了大周京師附近。
隻要在往前一百裡,就可以拿下大周京師,終結舊日的王朝,開創新的朝代。
可惜天武皇帝的軍隊被趕到的勤王大軍給攔截住了,在這最後一百裡的位置被攔住了。
之後雙方數十萬的大軍展開了一場決戰,決定大周氣運的戰爭。
這場大戰一打就是三個多月,當時死去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戰後單單是清理屍體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
這場大戰大周贏得了勝利,王朝得以苟延殘喘下去。
不過當時的大周皇帝也被這一場動亂嚇到了,短短四年之後,就駕崩了,享年才三十一歲。
勝利後的大周王朝對天武皇帝的勢力展開了血腥的鎮壓,無數的人紛紛被殺。
許多天武皇帝的官員直接被嚇的紛紛投降。
其中有一個天武皇帝的親信大將,在最後的時刻選擇了背叛。
這名大將憑借著天武皇帝的頭顱被封為南州節度使,賜名國忠。
後來這名大將通過不斷的征戰,將幾個節度府合並在一起,成了現在的山南節度府。
那場大戰後,他收攏了手下,就向著天武皇帝的方向追去,他相信王友建一定可以帶著大家在一次東山再起的。
可是才走到半道的時候,就聽到前方傳來了噩耗,天武皇帝駕崩了。
被一名親信給謀殺了,對方憑借著天武皇帝的腦袋,搖身一變,成了大周的節度使。
他聽後對這個人咬牙切齒,他發誓一定要殺了這個人,為王友建報仇。
於是十多年過去了,他一直在山南節度府和周邊的地域活動,可惜一直沒有機會。
不僅如此,他還經常被官兵圍剿,被追得到處逃竄,當時的老兄弟要麼走了,要麼死了,他越混越慘。
反而那名叛徒卻越混越好,一路合並數個節度府,成為了東南的四大勢力之一。
這一次他帶著手下趁著東南混戰,來到淮南地界,想看看能不能拉起一支軍隊。
如果不行,他準備投靠淮南節度府,利用淮南節度府的力量來複仇,他知道淮南節度府和山南節度府是敵對的。
——
三天後,雙樹鎮的附近,有一群數百的流民緩緩的向著小鎮走來。
隊伍裡,馬士誠對著手下吩咐道:“一會兒有城防軍過來,彆急著動手,先製造混亂,慢慢向著城門處靠近,等接近了城門的時候在動手。”
“是。”
雙樹鎮的城防軍看到流民不斷的靠近城門,紛紛抽出長刀向著流民走去,大聲喊道:“都給老子站住,前麵是你們該來的地方嗎?趕緊閃一邊去,否則老子的刀可不長眼。”
說著,其中幾名城防軍還舉起長刀比劃了一下。
如果是平常時候,流民肯定會被嚇的瑟瑟發抖,然後乖乖的向著其他方向離去。
可惜今天這群流民被一幫流寇控製了。
所以這些流民聽到後,不僅沒有離開,反而繼續向著城門口不斷靠近。
城防軍見此開始對著流民拳打腳踢。嘴裡還罵道:“該死的賤民,聽不懂人話嗎?”
眼看著流民馬上就要接近城門口,一名隊官臉色一狠,大聲說道:“再往前者,斬!”
說完將一名靠近的流民一刀斬殺,其他城防軍見此也對著周圍的流民砍去。
很快就有十幾名流民被砍倒,剩下的流民見到這種情景被嚇到了,紛紛開始後退。
流民中的馬士誠一見這種情況,知道不能在等了,抽出長刀,大聲喊道:“兄弟們,抄家夥,殺啊!”
然後一馬當先的往前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