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是白鹿還是麒麟?(1 / 2)

冬月初五,卯時。

此刻天色昏暗,陣陣的寒風不斷呼嘯而過。

皇城外麵,大臣們穿著厚重的朝服,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一邊嗬氣取暖,一邊低聲交談著朝政之事。

這時,一輛豪華的馬車緩緩駛來,大臣們紛紛停止了交談。

大部分人急忙跑過去,準備給馬車的主人見禮,剩餘的少部分人,則是站在原地不動,內心暗罵這些官員,阿諛奉承。

李國忠拉開車簾,微微頷首,一一回禮。

片刻後,宮門緩緩打開,太監尖聲喊道:“上朝!”

李國忠走下馬車,理了理衣冠,緩緩走進皇城。

乾元殿上,燈火通明,大臣們按照品級站定後,皆垂首靜立。

李國忠站在左側首位,微微抬頭看了一眼高台之上的龍椅。

今日,在龍椅後麵,加了一個椅子,兩者之間,用一個圍簾隔開。

一刻鐘後,一聲悠長的“太後駕到!”傳來。

眾人下跪行禮,太後在宮女的攙扶下,緩緩走到龍椅後的椅子坐下。

透過圍簾傳出太後溫和卻不失威嚴的聲音:“眾卿家平身!今日哀家前來,隻為一事,就是新君的人選問題。”

李國忠緩緩出列,站在大殿中央,昂首挺胸,聲音洪亮地的說道:“啟稟太後,老臣以為,襄王聰慧過人,品德兼優,且心懷天下,足以堪當大任,當立為新君。”

鄧淵,張從衍,劉居海等人紛紛附和。

“臣等建議,當立襄王殿下為新君。”

殿中的親王與崔承業等人,聽聞此言,紛紛怒目而視。

一名親王率先出列,袖袍一揮,憤懣道:“此乃荒謬之言!本王不讚同立襄王為帝。”

他說道:“襄王年僅八歲,少不更事,如何能夠托付江山社稷,榮登大寶?我朝自開國以來,便遵循“有嫡立嫡,無嫡立賢”的製度,現在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等五名成年皇子健在,無論立嫡立賢,都輪不到十三皇子,襄王。”

崔承業等人紛紛點頭,齊聲反駁,言辭激烈,誓要讓成年皇子登基。

崔承業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從國家治理角度出發,襄王年幼,懵懂無知,國家大事,錯綜複雜,豈是一名八歲小兒所能應對的。”

趙瞻群也站出來說道:“幾位成年皇子,自幼接受皇室教育,文韜武略,皆有建樹。其中四皇子,曾在地方賑災中親力親為,安撫百姓,儘顯仁君之德。相比之下,襄王毫無功績可言,其天資稟賦尚未可知。我等未見其有過人之處,亦未聞其有賢德之名,如何能擔當治國重任?”

這時,一位早就看不慣李國忠的剛直大臣,站出來,指著張從衍等人,怒聲道:“汝等力主立襄王,其心可誅!不過是妄圖操控幼主,謀取私利,將這大周天下視為汝等的囊中之物。”

張從衍出列反駁,並暗中警告此人,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

可惜,這位大臣早就將生死看淡,不僅不收斂,反而說出了李國忠想要篡位的言論。

最終被李國忠以精神出了問題為由,命金吾衛,將其帶離了朝堂。

當殿內紛爭不斷之時,簾後的太後也在思索對策,她不想讓自己幼子成為新君。

於是,開口道:“哀家以為,成年皇子曆經多年皇家教導,文能通經史百家,武能馭兵沙場演練。在諸多政務之事上已有曆練,對治國方略也有自己的見解。相比之下,襄王連是非好壞都難以判斷,無法承擔起如此重任。所以,哀家提議,在成年皇子之間,選出一人,繼承帝位。”

李國忠仰首冷笑,平淡的開口道:“太後,諸位大人所言,不過是片麵之詞。老臣以為,襄王雖年幼,然其骨相清奇,具有龍鳳之姿,此乃天賜之君象,豈是尋常皇子可比?”

“且老臣等觀其平日反應,聰慧機敏,遠超同齡孩童,實乃神童降世。至於祖宗之法,時移世易,豈能墨守成規?今襄王得神明庇佑,當順應天意立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