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時香江不僅僅隻有邵氏、嘉禾、金公主三大院線,還有其他院線。
比如有著內地背影的雙南院線,以南洋、銀都、國寶、華都、南華等電影院為骨乾的院線。
因為當時彎彎和內地不和,規定凡是在雙南院線上映的電影都不能進彎彎。
所以大部分電影公司都不會將自己製作的電影送到雙南院線上映,隻能上映內地投資的電影,比如《少林寺》,比如《大決戰》,才讓其名聲不顯,很多市民隻知道邵氏、嘉禾、金公主,不知道雙南院線。
除此之外還有安樂影業下屬的安樂院線。
在八十年代名聲同樣不顯。
因為安樂影業沒有自己的影視公司,不拍電影,加上隻有幾家電影院不能和邵氏、嘉禾、金公主三家競爭,就另劈蹊徑,在自家院線上映西片,也就是歐美的進口片。
八十年代,香江電影是華娛天下,好萊塢電影不吃香,即使在全球拿下數億票房的電影《淩雲壯誌》,在香江也隻有幾百萬票房。
阿湯哥再帥,也不是程龍、洪京寶、發哥等人的對手。
但時間到了九十年代就不一樣了。
94年年《侏羅紀公園》橫掃香江票房,拿下NO1,安樂院線一躍成為香江最賺錢的院線。
等到98年《大船》來襲的時候,更是成為香江院線的龍頭,將邵氏、嘉禾、金公主這些全都壓倒身下,安樂院線的負責人江誌強也就成為影視圈數一數二的大佬。
為了能更好的賺錢,控製了進口片來源的江誌強發起了臨時院線活動,也就是說,等有好萊塢大片來襲的時候。
江誌強以安樂院線為核心拉攏一些電影院組成的院線,發行好萊塢大片,這樣可以在最多時間內拿到更多票房。
等到影片上映完畢,臨時院線自動解散,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個媽。
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競爭。
好萊塢大片賺錢已經深入人心。
如果大家不聯合,爭先恐後搶著發行的話,很容易互相抬價,利潤都被洋鬼子賺走,還不如大家聚集在安樂院線麾下,一起和洋鬼子談價格。
壞處是,大頭都被安樂院線賺了。
安樂院線發行進口片幾十年,老板江誌強在海外有很強的人脈,拿下海外大片發行權把握很大,唯一弱點就是安樂院線下屬影院太少。
組建臨時院線就把這唯一弱點彌補了,海外大片的發行權基本上是江老板囊中之物。
也就是靠著海外大片發行權,江老板整合了香江一半以上的電影院,也就是嘉禾、邵氏、金公主幾家礙於麵子,沒有被其收編。
對此,江老板也不在意,現在的嘉禾、邵氏、金公主已經不是頂峰時期,加盟影院基本都已脫離,隻剩下幾家核心影院苟延殘喘,相信堅持不了多久就會和安樂院線合作。
誰知道雷衛東橫空出世。
隻剩5家影院的嘉禾院線江老板不在乎,但雷衛東收購嘉禾後,在香江各地投資影院,已經確定的就有15家。
算上原有的5家影院,嘉禾院線將有20家影院,178個影廳,接近三萬個座位,實力比江誌強拉起的臨時院線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