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校長微微皺眉,轉頭看了黃老師一眼,沒說什麼。
黃老師被校長這一眼看得心裡更慌了,他不敢再質疑什麼,轉而衝嚴斌輕聲詢問:“之前不是聽說陳家林那孩子平時考試連作文都不寫,怎麼現在倒是成作家了?”
嚴斌解釋:“那孩子說了,他隻喜歡寫自己的故事,那種應試的作文他不愛寫。”
何校長一聽,點了點頭:“是有這樣的孩子,平時作文不愛寫,自己搗鼓出來的文章倒是寫得極好的。”
這一下,黃老師沒話說了。
領導都這麼發話定性了,難道他還要對著來嗎?
何校長回過頭,和氣的對劉勝才說:“劉老師,你也不用因為學生之前對你撒謊而感到生氣,畢竟還是個孩子嘛。
像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多鼓勵,多支持,讓他可以繼續寫作,發揮出自己的才能。
唔,這是劉老師你的榮譽,也是學校的榮譽。”
劉勝才雖然心裡還有點犯嘀咕,可聽見領導這麼說,趕緊應聲:“我知道了,校長,我以後一定努力按照您說的做。”
這一下,何校長更滿意了,看著這位初一年級組的語文老師,隻覺得無比順眼,眼神都不自覺的變得柔和起來。
……
過了沒兩天。
《江城日報》刊登了一篇人物采訪的報道文章。
文章的名字叫做《關於“少年派”的那個少年——走近作家陳家林》,作者是呂秋蘭。
關於《少年派》,最近一段時間已經有不少的評論文章發表在各大報刊,或讚譽、或點評、或分析、或總結……
總而言之,《少年派》的出現,給1982年種花的文壇帶來了不一樣的東西,引起很多人的關注。
不過,大家對作者陳家林一無所知,不知道這個憑空鑽出來的作家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陳家林就是少年派。
一個曾經經曆過海難的幸存者,如今應該已經有一定年紀。
江城也有很多人是文學愛好者。
他們讀過《少年派》,也關注著這部作品及其作者。
直到《江城日報》的這篇文章出現,他們才愕然發現,《少年派》的作者居然是一個年僅十二的少年人。
這一下,江城的這些讀者震驚了。
天啊,這是真的嗎?
《少年派》的作者陳家林居然是江城人?
而且,陳家林才十二歲?正在讀初一?
這怎麼可能?
真的假的啊?
一時間,很多人把電話打到《江城日報》報社,去確認這件事。
甚至有讀者直接去了報社,要找呂秋蘭問個明白。
這讓呂秋蘭在報社成了大紅人,《江城日報》也因為這篇報道火了一把。
麵對讀者的追問,《江城日報》甚至多發了一篇後續報道,來闡明他們之前有關於《少年派》的作家陳家林的報道,全部都是客觀事實。
然後,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以江城為起點,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向著全國擴散而去,直至傳遍整個種花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