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既然知道曆史上劉娥的手腕,那麼,順著她的話風說,才是明智的選擇。
而且,雖然穿越(姑且算是)的這段時間不長,可發生的事情,已經足夠顛覆他的很多觀念了。
之前他一直聽到的說法是,宋朝是君主專製空前加強的時代。
但是真的身臨其境後,趙禎的感覺卻恰恰相反。
且不說劉娥的作為,單說外頭那些宰執大臣。
他們在已經聽到了趙恒遺命的情況下,仍然在擬詔的時候,堂而皇之的討論和修改其中的關鍵細節。
丁謂和王曾關於權字以及皇太妃的爭執,雖然立場不同,可共同點卻隻有一個。
那就是,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作為宰執大臣,他們是有權力對遺製進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正的。
在趙禎對古代的認知當中,這種行為已經可以被稱之為矯詔,是夠得上被拉出去一刀砍了的程度的。
然而,事實卻是,不管是這些宰執大臣自己,還是聽到這個消息的劉娥,都並沒有大驚小怪。
好似這真的是一件無比正常的事情一樣。
這和趙禎一直以為的,唐宋皇帝至高無上的概念簡直完全不同。
說回到眼下,如今的趙禎雖然是太子,但是因為他年紀尚幼,所以壓根沒有自己的班底。
自從兩年前趙恒病重後,朝政幾乎全被劉娥掌控。
宰執大臣當中,有大半都是她的親信,剩下的也都是些中立之人。
這一次王曾之所以據理力爭,並非是在替趙禎爭取,更多的隻怕是出於宰執的職責,為朝廷考慮。
對方手段過人,自己權力不夠,又無人可用的情況下,違逆劉娥的意思,顯然不是什麼聰明的舉動。
但是……
就在趙禎打算開口順著劉娥的時候,他的腦中,卻突然閃過了之前在殿外時的一幕。
當時,劉娥帶著他,對一眾宰執大臣宣製,原本趙禎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勁。
但是,聽了剛剛雷允恭對外間爭執的描述,他卻隱隱有了明悟。
劉娥之所以要親自帶著他一同出殿宣製,聽製之後,王曾等人又突然看向他,短暫猶豫之後,才俯首領命,這並非是毫無來由的。
說白了,這些宰執大臣,並沒有親耳聽到趙恒臨死前的囑咐。
所以,劉娥的轉述到底是真是假,有幾分真幾分假,勢必要稍稍打個問號。
但趙禎在場,就不一樣了。
他身為太子,理應是繼位之君,最大作為既得利益者,又和劉娥一同在殿中見證了一切。
拉上他,實際上就是劉娥在強調自己所傳遺製的真實性。
當時王曾等人突然看向他,也是在確認這一點。
隻不過,那個時候趙禎的腦子混亂,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是現在想來,卻慢慢品出了背後的脈絡。
這也是現在趙禎為難之處。
有了先前的那一幕,再看現在,那麼是否存在一種可能。
一旦趙禎開口順應劉娥,那麼,劉娥便可以故技重施,順勢而為,借嗣君的名義,命一眾宰執大臣,將遺製朝著向她有利的方向進行修改呢?
可要說是反對的話……
以現在掌握的信息來看,宰執大臣的權力比他之前認為的遠遠要大的。
彆說如今趙禎隻是個嗣君,就算他真的成了官家,也並非他說什麼,這些宰執大臣就聽什麼。
現在的局麵是,對於劉娥來說,她之所以要借助趙禎的口,是因為劉娥本身就處於強勢地位,宰執大臣中有不少是她的人。
所以,她缺的是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如果此時趙禎開口順應的話,那麼,丁謂等人便可順水推舟壓製王曾。
當然,並不代表趙禎的話,實質上有什麼份量。
因為哪怕他提出反對的意見,大概率和這些宰執大臣自行博弈出的結果沒有區彆,隻會平白得罪劉娥。
讚成劉娥,會讓局麵變壞,不讚成的話,局麵維持原狀,但卻會惹劉娥不悅,如何選擇,著實是讓趙禎有些拿捏不定。
“怎麼?太子沒聽到我的話嗎?”
劉娥略顯不滿的聲音響起,讓趙禎頓時醒過神來。
心中再次短暫的權衡之後,他咬了咬牙,微微躬身,開口道。
“回大娘娘,臣以為,權字不可去,小娘娘也宜尊為皇太妃。”
依宋製,太子在皇後麵前,皇帝在太後麵前,都應自稱為臣。
又因為自幼時起,就是劉娥和楊淑妃一起照顧趙禎,所以,他一般稱劉娥為大娘娘,稱楊淑妃為小娘娘。
雖然說已經下了決斷,但是,話說完了之後,趙禎還是有些緊張,偷偷的打量著劉娥的神色。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麵對他這番話,劉娥卻並沒有生氣,而是目光一閃,繼續問道。
“為何?”
於是,趙禎深深吸了一口氣,開口道。
“爹爹遺製如此,一字不宜擅自更動,否則,必引天下物議……”
說完之後,趙禎便低下了頭,心中七上八下的。
他也不知道,自己的這番話,到底能否切合劉娥的心意。
然而,也正因如此,他沒有看到,劉娥聽了他的話之後,先是微微一怔。
旋即,她的臉色便變得有些複雜,摻雜著一絲欣慰,也帶著些許的無奈。
殿中變得安靜下來,讓趙禎越發的感到有些不安。
就在他忍不住想抬頭悄悄打量一下劉娥的神色的時候,卻忽然聽到一聲歎息。
隨後,他便感覺到,一隻手落在他的肩膀上。
抬起頭才發現,不知何時,劉娥已經從座上站了起來,似笑非笑的看著他,道。
“好一句……一字不宜擅自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