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宰執之外(2 / 2)

北宋官家 月麒麟 6105 字 5個月前

意識到劉娥還沒適應他這種新的表現之後,趙禎也就收斂了許多,老老實實的乾自己的事。

朝政上頭,他就像之前當太子的時候一樣,幾乎不再發表任何的看法。

一切似乎風平浪靜,但是,又不乏小小的波瀾。

比如,大臣們發現皇帝上朝的態度大不如前。

幾個月前新官家剛剛登基的時候,早朝幾乎次次必到,而且禮儀端正,一絲不苟。

但是,近段時間以來,官家越發懈怠了,不僅時常傳命免朝,而且,上朝的時候儀態也鬆鬆垮垮的。

諫官和宰執大臣見到之後勸上幾句,官家就端正片刻,但也隻能撐上片刻,便又重新變得昏昏欲睡。

這種狀況,甚至讓外朝不少大臣開始瞎猜,官家是不是身體不佳,紛紛上了奏劄詢問。

然而得到的答案,都是官家身體康健,並無不妥。

於是,輿論的風向悄悄的開始發生變化。

畢竟,朝堂上還是有聰明人的,先皇駕崩之後,朝中大小事宜全由太後處分,所謂早朝,其作用也從議政變成了訓政。

說白了,就是各個衙門將接到的旨意,當麵向皇帝再次確認一下就完了的事。

但是,就這麼簡簡單單的環節,卻應是被拖延的一次就開一兩個時辰,偶爾甚至還能開到午間。

如此高強度的坐朝,彆說官家尚幼,就算是已然成年,也很難不生出懈怠之心。

於是,紛至遝來的奏劄,就被送到了中書當中。

“據說,昨日侍禦史知雜事蔡齊,親自送了奏劄到政事堂去,把宰執大臣們都罵了一通,也虧得當時輪班知印的是馮相公,笑嗬嗬的聽著,要換了彆人,怕是免不了要鬨上一場。”

崇政殿中,趙禎結束了經筵,聽到一旁劉從願帶回來的消息,他臉上不由浮現起一絲笑容。

在靈堂守喪期間,他借著腦中那塊龐大的記憶,將朝中一些重要的人物都了解了一下,蔡齊就是其中之一。

宋朝的官製設計當中,充滿了相互的製衡,宰執大臣地位雖高,但是,也不是肆無忌憚。

在內有皇權牢牢控製著宰執大臣的任命,在外,則是禦史台的官員,時時刻刻的盯著他們。

依宋製,中書門下掌民政,對於普通的官員幾乎擁有絕對的壓製,但是這其中,並不包括台諫官。

台諫官的任命,是直接由皇帝控製的,宰執大臣不得乾涉,甚至就連舉薦和議論,都是被禁止的。

這一條,同樣也是祖宗家法。

這幫人,彆說是宰執大臣了,就算是皇帝,他們也是想罵就罵。

剛好,這位蔡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蔡齊,大中祥符八年殿試第一,欽點狀元出身。

當初登第之時,曾被趙恒譽為宰相之才,禦賜金吾衛士護送,為其清道傳呼,許跨馬遊街。

後世狀元遊街的先例,也就是從他開始的。

如今趙禎沒記錯的話,他登第時是二十五歲。

至今為止,入仕不過七年,卻已經做到了禦史台的二號人物……侍禦史知雜事。

這是僅次於禦史台長官禦史中丞的官職。

此人性格剛正,對上不媚,對下寬仁,稱得上是一個標準的宋代士大夫。

曆史上,他也的確官至參知政事,位列宰執。

不過,蔡齊會跑到政事堂去指著馮拯等人開罵,也的確是趙禎沒有想到的。

要知道,就在前些日子,這些台諫官,可都還一個賽一個的上奏,勸諫他這個皇帝應該勤勉,不能總想著翹班,沒想到這會,矛頭就變了。

與此同時,趙禎也默默的對這位馮相公感到一陣同情……

明明事兒都是丁謂乾的,結果,卻讓他來背鍋,實在是有些慘。

不過,馮拯的性格和丁謂不同,雖然趙禎知道,馮拯並非像看著那般好說話,但至少在朝中看來,他的確是個笑麵佛。

因此,蔡齊罵他一頓,倒也不是什麼大事。

更何況,鬨出了這麼大的動靜,稍微消息靈通一點的,肯定就能打聽到,通過各種理由延長早朝時間的舉動,是丁謂乾的。

這頓罵是對誰的,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所以,雖然挨罵的是馮拯,但是隻怕心裡憋著氣的,卻是丁謂。

他在中書當中橫行霸道慣了,這口氣想要咽下去,隻怕不是那麼容易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