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袁術攻吳郡(2 / 2)

封魏延為征北將軍、任漢中大都督統領漢中兵馬鎮守漢中。

封張任為前將軍、任南陽大都督,霍峻為鎮北將軍、任南陽副都督統領南陽兵馬鎮守南陽。

封黃忠為後將軍、任荊州大都督統領荊州兵馬鎮守荊州。

封甘寧為右將軍、任水軍大都督統領水軍鎮守柴桑。

其餘眾將也都俱有封賞,就連從漢中來到荊州的張衛都被我封了個果敢將軍,除了官職,還有金銀的賞賜,集體刷新了麾下將軍的忠誠度!

袁術麾下大將紀靈從廬江撤軍之後,就奉命帶著10萬兵馬去攻打吳郡,九江防線則是袁術麾下大將張勳建立的,這張勳乃世家子弟,頗有勇力又熟讀兵法,備受袁術看重,地位比紀靈都高,紀靈在廬江之戰中損失慘重,故而袁術將紀靈派往吳郡,將張勳調來建立九江防線,防備於我!

孫堅戰敗身亡的消息,終於還是流傳了出來,長子孫策自封為吳郡太守,此時的孫策才剛滿17歲,同齡的好友周瑜成為了孫策的謀主,被孫策封為吳郡大都督,紀靈領兵10萬攻打吳郡的消息,孫策、周瑜已收到消息,二人沒有怯戰,領著吳郡僅有的2萬兵馬,於曲阿縣抵禦紀靈大軍,雙方水軍都在廬江之戰中全軍覆沒了,沒有水軍的配合,紀靈大軍攻打吳郡異常的不順。孫策軍在周瑜的指揮下伏擊了幾次紀靈,致使紀靈大軍損失了2萬人,紀靈吸取教訓之後,反而用兵更加的謹慎,在沒有讓周瑜找到可乘之機,雙方陷入拉扯之中,吳郡的地盤,也被紀靈慢慢的蠶食,孫策、周瑜眼見情況越來越糟糕,索性將百姓都遷往了郡治吳縣,之後放紀靈進入吳郡,拉長袁術軍的補給線,再以精兵劫掠袁術軍糧道,吳郡水網密布,陸路運糧十分不便,孫策親自領1萬兵馬,截斷了紀靈的糧道,差點造成紀靈軍絕糧,最後還是紀靈親自帶領大軍才重新打通了糧道,可好景不長,沒過幾天又被孫策截斷,雙方就在這種拉扯之中互相消耗著,紀靈每次運糧,除了征召的10萬民夫,還得3萬兵馬護送,大量的糧食損耗在路上,每次還會遇到孫策帶人騷擾,紀靈真是苦不堪言啊!

袁術在壽春除了每日的享樂,就是問詢紀靈征討吳郡的進程,兩個月的對峙終於磨去了袁術的耐心,袁術派橋蕤接替紀靈指揮吳郡兵馬,紀靈則是被調回壽春。橋蕤與紀靈、張勳為袁術最信任的武將,橋蕤雖然也久經沙場,但性格沒有紀靈沉穩,周瑜得知袁術換將之後,召回了騷擾糧道的兵馬,準備一戰擊潰袁術軍。

橋蕤急於攻下吳郡,以免成為第二個紀靈,接掌大軍的第二天,就帶領5萬大軍攻擊無錫縣,孫策、周瑜稍加抵抗就放棄了無錫縣,引誘橋蕤大軍入駐縣城,等橋蕤大軍入駐縣城之後,再趁夜色撅開早已積蓄的河水,水淹無錫縣。橋蕤果然中了周瑜之計,5萬大軍被大水淹沒,孫策、周瑜卻乘坐早已準備好的木筏,攻入無錫縣,此戰俘獲了袁術軍3萬6千多人,袁術大將橋蕤也被孫策生擒。周瑜卻並沒有趁機收複失地,而是編練降卒,孫策雖然年紀不大,但治軍嚴謹,優待士卒遠非袁術可比,俘虜的降卒僅三天時間就收編完成,孫策軍增長至5萬3千人,而袁術軍則僅剩下毗陵縣的3萬兵馬,在吳郡戰場中反而處於了劣勢。

橋蕤戰敗被擒的消息,在3天後傳到了袁術的耳中,袁術當場氣的暈了過去,橋蕤上任不到10天,5萬大軍就被敗了個精光,袁術隻得派遣紀靈重新接掌吳郡戰場,為此又將九江防線的兵馬調撥了5萬進入吳郡,紀靈接管吳郡兵馬之後,放棄了所有之前攻占的地盤,退守曲阿,縮短大軍的補給線!

周瑜則是趁機收複失地,在曲阿縣城外紮下了大營,跟紀靈形成對峙,以8萬大軍擊敗孫策的5萬兵馬,紀靈是一點信心都沒有,隻能在曲阿與周瑜形成對峙,而孫策則是回到吳縣恢複民生,畢竟將曲阿、丹徒、毗陵三縣百姓全遷移到吳縣附近,對吳縣的民生影響甚大!周瑜怕吳縣動蕩,便讓孫策親自回吳縣坐鎮,而自己卻做好了跟紀靈長期對峙的打算!

孫策性格火爆,雖然一直想要滅掉袁術,為孫堅報仇,但在周瑜的勸說之下,老老實實的回到了吳縣治理百姓!孫策深知周瑜的才能,一直當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對周瑜的話更是深信不疑!

孫袁大戰的時候,我軍也已經完成了休整,由邢道榮、張衛領兵3萬平定豫章郡,潘鳳、黃射領兵3萬平定會稽郡,如今邢道榮、潘鳳三維值都已經加滿了,兵法也各植入了兩篇,單獨領兵平定豫章郡、會稽郡的幾個小勢力,那是綽綽有餘!

兩路大軍出征之後,廬江郡就剩下了3萬8千兵馬,另有柴桑大營的5萬鯤鵬軍!僅僅這些兵馬就嚇得袁術又開始大肆抓壯丁了!九江郡除了袁術麾下的大軍之外,已經沒有精壯男子了,小到12歲的孩子,大到60歲的老翁,都被袁術下令編入軍中,九江的軍隊目前已經達到了32萬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