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產量驚人的關係,眼下在鋼城也冒出了許許多多的小型加工廠,將花郎的粗鋼、鑄鐵變成各種東西,從農具到生活用品再到軍需品是一應俱全,極大的促進了鋼鐵產業的全麵興盛。
以往的鋼城,得名不過是因為產鐵。
可今天的鋼城卻是實至名歸,乃至於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鋼盆和鐵門,運送到三王山的鋼鐵更是變成了滿街的高樓大廈。
第三個肯定就要提困仙洞了,有了充足的鋼鐵、有了化工作坊和配件工廠,困仙洞的軍火產量也算是徹徹底底的爆了。
現在困仙洞出品的槍炮已經遍布了每一支國軍部隊,美國貨雖說更好,可數量畢竟太少了,拿來武裝王牌軍都不夠,真正握在弟兄們手裡,拿著跟日軍拚命的,還得是這些國貨。
現在的困仙洞一周產出一列火車,滿滿幾十個車皮的手榴彈、炮彈和子彈。
迫擊炮、重機槍、衝鋒槍的產量雖說要少一些,可是工人們已經是加班加點的乾活了,都已經分成三班、歇人不歇機器的玩命了,不過卻還是不夠幾百萬國軍分的。
另外就是在南洋工程師、各地老師傅的努力下,發動機零件自產率終於實現了百分之百,那麼在甲三坦克、突突車、嘭嘭車外,困仙洞也可以生產100匹馬力的卡車了。()
這無疑是個裡程碑式的成就。
因為擁有卡車才能真正發揮機械化部隊的威力,國軍才有可能從被動的防禦作戰中擺脫出來,嘗試對日軍展開攻擊。
第四個就該說說三王山外圍,兩個縣城、幾十個鄉鎮出產的糧食和牲畜了。
在上高黃先生的努力下,遷徙過來的饑民是真正的安家了,他們手中的土地經過半年的耕作,苞穀和紅薯都迎來了大豐收,各家各戶留下口糧外,上繳的部分是迅速塞滿了倉庫。
還有饑民手中幾十萬頭的牛羊,這些也在不停的繁殖,轉化成皮、肉和毛,吸引了大批的牲口販子湧入。
三王山已經渡過了最艱難的階段,上百萬饑民已經從負擔,變成了經濟發展的動力,不說彆的,光是他們日常消耗的布料就直接讓鋼城的布行都起飛了。
或者應該這麼說,但是在鋼城和三王山做買賣的生意人,那就沒有不賺到盆滿缽滿的……
除了經濟方麵,楊鋒也在密切關注技術兵種的培訓。
竹林機場的白龍飛,以他為代表的飛行部隊已經擴大到了近百人,擁有的訓練飛機更是超過的10架。
可惜航空燃油太貴了。
楊鋒也不得不控製他們的訓練時長,畢竟和國府翻臉,被大老板發現之前,他頂多就是打個基礎,也不可能真正發展出一支強大的空軍來。
裝甲學校也是差不多,楊鋒交代給周青雲,讓他重點培養車長、炮手和通訊兵,畢竟人等裝備可比裝備等人強多了。
坦克工坊的產量一直被楊鋒限製著,真要馬力全開的話,一個月生產2-30輛不成問題,隻怕真這麼乾了就會引來國府的采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