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號兵站遭到了支那人的突擊,3分鐘之內,24名帝國的武士全部戰死,隻有負傷的正南躺在地上,聽到了大批人員路過的聲音。”
“……我還是無法相信。”
“一等兵正南還提到了一個細節,那就是這支部隊擁有車輛,而且還不止一輛,這大概就是楊鋒可以快速機動的原因。”
小穀聽著作戰參謀的報告。
感覺似乎是合乎邏輯,但是小穀眼中卻是除了懷疑還是懷疑。
可惜小穀這時還不知道,北本大佐聽到消息,不等命令就已經往北追去,沒辦法,下克上,誰叫這是日軍的老傳統。
不過當一意孤行的北本大佐追到兵站,日軍騎兵人馬皆勞的時刻,並未離開的李伯謙卻猛地殺了出來。
200偵察營對600多日軍騎兵,自然是無法實現輕易的殲滅。
不過雙方剛一照麵,偵察營就以精煉的槍法,擊斃了北本的副官,氣的北本幾乎失去理智。
接下來李伯謙更是利用一片樹林,憑著遠超一般國軍步兵營的裝備和火力,將日軍騎兵死死的拖在了原地。
要知道騎兵的速度對樹林而言是沒有意義的。
憤怒的北本隻能命令士兵下馬作戰,然後又立刻被偵察營的民24壓得死死的,想留在原地都被迫擊炮轟的連連後退。
鐵背旅無限彈藥這招,真的是被挖掘到了精髓。
距離800米,重機槍直瞄掃射。
距離1200米,重機槍壓製掃射。
距離超過2500米,重機槍超越射擊。
反正偵察營的重機槍打響,就再沒有停過,頂多就是間隔10秒,重新換上新的帆布彈鏈,主打就是一個子彈夠多。
當然迫擊炮也是一樣。
哪有輕裝簡行的徒步偵察營,攜帶這麼多炮彈的?
那幾門60毫米迫擊炮,至少也發射100多發炮彈了,嚇得日軍戰馬是又竄又甭。
負責指揮的北本大佐忍不住的想,自己是不是又上當了,是不是帶著騎兵一頭紮進了楊鋒等待多時的包圍圈兒了?
當神經過敏的北本大佐,到處觀察、到處傾聽時,楊鋒等人也終於抵達了黃河岸邊……
“駕駕駕……”
日軍的岸防巡邏隊,剛離開這邊河灘不久,黑暗中一片人影可就冒了出來。
楊鋒手下最能打的甜水突擊隊,100多人是一分為二,悄悄在左右兩端守著,這麼一來中間大約200多米寬的一塊區域就能基本保證安全了。
這時楊鋒來到水邊,立刻就開始兌換渡船,想要把這麼多人送回去,那就需要更多的渡船。
說心裡話,要不是這邊河麵實在太寬,楊鋒就想要搭建一座浮橋了。
十分鐘之後,第一批人員上船,開始迅速朝西岸駛去。
後麵陸續到達的人員、裝備越來越多,可是現場卻是鴉雀無聲,沒人講話更沒人爭搶,從這種小地方就顯示出了鐵背旅精良的訓練。
權飛本想勸說楊鋒先走,結果自己卻被楊鋒扔上了渡船。
接著楊鋒就走到一旁,開始跟三團聯絡,讓張彪不要著急,能在天亮前趕到最好,即便是不能,鐵背旅也不會放棄任何弟兄,回頭可以專門為他和偵察營組織一次渡河。
另一邊張彪也是毫不擔心,他甚至還表示,能夠為全旅吸引敵人、製造假象,保障大家安全過河是一種榮譽。
大馬力渡船的效率就是高。
一船裝走三個連,五艘渡船一塊,隻一趟就把鐵背旅送過去小三分之一。
那些來幫忙的紅色遊擊隊,他們看著鐵背旅眾人有序登船過河,耐心的照顧傷員,甚至還回頭去幫助行動遲緩的老百姓,漸漸的也感覺出來了,這是一支與眾不同的國軍部隊。
很快那個壯實的中年人,他就主動湊到了楊鋒身邊。
“楊將軍,送到這裡我們就算是完成任務了。”
“要走?”
“是呀,天亮之後轉移就麻煩了。”
“……”
原來人家是來告辭的。
可楊鋒卻皺著眉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楊將軍,小泉縣城的老百姓,就全拜托你了,請千萬對他們耐心一些,顛沛流離的全都是苦命人……”
“我還是建議你跟我們一塊過河。”
“這個嘛……”
“日軍派出了大量的搜索隊,一旦你們跟他們撞上,後果是不堪設想,還是先到西岸,化整為零、找機會再返回來比較安全。”
“……”
“另外為了表示感謝,我預備送你們一批裝備,也需要人員接收和搬運。”
“楊將軍,我們來幫忙可不是為了要東西,我們是在團結一切抗日力量。”
“明白,絕對明白,但是我鐵背旅的裝備你也看到了,交給你們在華北地區對付日軍和偽軍,我也是絕對放心。”
“……我必須請示上級。”
“那就抓緊時間請示,這一仗我從日軍手裡繳獲了一批火炮,你們要是不嫌棄就統統拿走……”
提到火炮,壯實中年人的眼睛立刻就亮了。
延州的紅色武裝,他們在華北地區建立了大大小小的根據地,幾乎是隔三差五的就和日偽軍來上一仗。
不過他們也有他們的頭痛。
目前整個華北都被崗村的鐵壁合圍、被一天比一天更多的炮樓碉堡弄得烏煙瘴氣。
日本人這招非常有針對性,就是欺負紅色遊擊隊缺乏攻堅能力,可要是他們手裡有了充足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