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被工匠采下來,被鐵杵砸碎,然後再磨成粉。好多工匠都被弄的一愣一愣的。雖然他們不知道王震要做什麼。可是他們是第一次見到不用人畜之力就能做到的。而且要比人畜力乾的更快。
一磨,兩磨,三磨。粉碎後的生料被壯丁裝入窯內。然後封窯開始加溫烘乾。因為窯大了不容易燒透,因此王震挖的土窯隻有一丈三尺多點。上麵的口也不大,大概在五尺左右的金壇形狀的土窯。而主持這項工作的就是王震從洛陽帶來的陶瓷工匠。他們是王震的奴仆,也是王家的下人,是王震可以相信的人。按照王震給的流程,在一一實驗,然後記下數據。
烘乾,加溫,五個多時辰,然後熄火,降溫。四日後打開上麵的口通風降溫,然後再過一日這才能出料。
將熟料放進石板製作的料槽內,熟料直接從斜坡下去到了石磨上麵的料鬥。然後啟動石磨開始磨水泥,同時加上一分的石膏粉。看著灰乎乎的石頭麵子,一群工匠都傻愣愣的等王震說話。
“把石灰弄到江邊。弄些碎石子來。”王震笑著說道。
不大一會兒,石灰被車推過來,就在北江岸邊按照水泥比例摻好。然後築了一段水泥堤壩,防止北江長水淹沒作坊。弄完後,王震讓人用抹子抹平,王震還寫上了日期。做完這一切就午時了,帶人回去吃飯。水泥最少要四個小時才能凝固,48個小時才能凝固完成。還要苫蓋上草杉,澆些水,維護一段時間,不讓它開裂才行。
下午,王震帶著人坐在江邊,等著水泥凝固。傍晚再次檢查,雖然凝固了,可是感覺比較鬆散,容易碎的樣子。
經過和幾個陶瓷工匠商量,唯一原因就是溫度不夠。王震立即讓兩個陶匠提高第二窯溫度。就這樣花了十餘日,最好的溫度才找到。雖然一開始試驗料的不那麼結實,可是總比沙石好,做防水堤壩足夠用了。
既然成品出來了,王震就讓石磨不停的磨,土窯也開始輪換裝窯開燒。同時問吩咐瓦匠開始建造廠房和倉庫。然後王震帶著幾個丫頭回了廣州城。
這一來一去就是近一月的時間。等王震回到了廣州,高力士的信竟然來了。王震接過父親手裡的信,笑著打開觀看。
這文言文寫的,王震都有些發暈。前半截都是虛話,除了問好就是誇王震。最後幾句話彩才是這封信的重點。他同意王震的意見,並且已經給自己的族叔寫了信,讓他們全力支持王震。
看完信王震笑著說道:“父親可以下請柬了。後日休沐,正好在晚上叫他們過來吃飯。”
於是十幾張請柬發出去,王忠嗣手下的那些小家族。最後一張請柬由王震親自送去。官城裡馮家大宅,這裡雖然不是馮家族老待的地方。可是卻是馮家在廣州府附近管事之人的家。此人名字叫做馮朝運,五十多歲,為人精明乾練。論輩分比高力士高一輩。聽到王震拜訪,立即出去迎接,隻是那種態度,一看就是敷衍的模樣。用一個詞來說就是敬而遠之!
王震也不在意,直接說明了自己的來意。“馮家主,小侄是奉家父之命前來送請柬的。後日傍晚,請過府一敘。家父在家恭候大駕。”
“哦?”馮朝運當做不知道,接過請柬看了一眼說道。
“來喝茶!王大人請我,我深感榮幸。喝茶!”
王震笑著說道:“多謝,多謝。”
然後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放下。站起身說道:“請柬已經送到,小侄這就告辭了。家裡還有事需要我出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