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這事的時候大家也沒想到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他們這個項目的產品就已經開始對外銷售了。
陳三水現在聯係王嘉琛就是想弄明白單顆人造微型恒星的成本,配套設備的成本以及安裝調試需要的人工費用。
這東西問王嘉琛是問對人了,在接到陳三水的消息後,王嘉琛很快把成本報價發了過來。
人造太陽主體設備的成本是3000w聯盟幣,一顆人造太陽需要配15艘氫采集船,每艘氫采集船的成本為1200w聯盟幣。
安裝調試部分有90的工作可以使用機器人,僅僅反應核心數據等控製參數需要人工調試,機器人隻是安裝調試時臨時使用,結束後還可以回到帝國,成本可以按照唐氏集團的機器人出租業務作為計費標準,按照人造太陽全部的組裝調試時間算得成本為30w聯盟幣。
人工調試部分的成本也可以參照唐氏集團內頂級研究員的月工資計算,成本大約為100w聯盟幣。
這樣一算,一顆人造太陽的成本約為4330w聯盟幣,再加上跨星係的運輸成本,人造太陽上門安裝的成本大約在5000w聯盟幣左右。
陳三水在計算出大致的成本後立刻把結果發送給了唐錦。
唐錦真心感謝視網膜通訊器的發明者,讓她在商務談判的過程中可以當著對方的麵詢問成本價。
“目前,單顆人造微型恒星的售價為1億聯盟幣,這包括了燃料采集的特種飛船,微型恒星主體以及安裝調試服務。
另外,我提醒你一下,人造微型恒星采用的是液態氫作為燃料,帝國在星係內是直接從氣態行星上進行采集的,但是在你們那,北方軍區那邊需要你們自己去溝通。
當然,如果有需要,我們也可以提供液態氫的配送服務,不過這個價錢是另算的。”
唐錦想著這幫財團之前把聯盟得罪的不輕,此刻再找聯盟要氣態行星上資源開采權怕是相當艱難了,帝國正好可以趁機在能源上再賺一筆。
相比人造太陽這樣的買賣,作為消耗品的液態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長久生意。
可惜,唐錦的算盤打的精,可是北方軍區那邊也不是大冤種,在接收到艾爾法財團的申請後,軍區並沒有第一時間進行回複,而是去探查艾爾法財團這麼做的目的。
彼時,東方帝國人造微型恒星的大名已經在聯盟傳開,這項技術被稱為人類星球改造領域裡程碑式的發明,對整個人類文明都具有重大意義。
所以北方軍區沒費什麼力氣就了解到艾爾法財團申請氣態行星開采權的目的是什麼了,北方軍區在第一時間宣布k星係內所有氣態行星的所有權歸軍區所有,任何人和組織未經授權不得對氣態行星進行開采。
然後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立北方能源公司,並與東方帝國簽訂了首批大約1000艘液態氫采集飛船的訂單,下定決心要把人造微型恒星的能源握在手中,同時也能用液態氫的資源狠狠地從這些財團手中賺上一大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