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液態氫采集重型飛船(1 / 2)

這個裝載量需要2艘氫采集飛船在aj-1031行星和氣態行星之間不間斷的穿梭運輸才能保證人造微型恒星的正常運轉。

這麼頻繁的運輸不僅使得采集飛船的數量需求極為龐大,同時還非常考驗采集飛船本身的質量。

要知道,氣態行星上環境是極其惡劣的,超高的外部壓力,低到難以想象的溫度,以及在大氣內部永不停息的風暴,這些因素讓氫采集飛船在采集的過程中承受著極為可怕的壓力。

從人造微型恒星項目開展以來,單是記錄在氣態行星大氣層內的采集飛船損毀事件就已經多達三起。

氫采集飛船的數量和微型恒星是配套的,一旦出現采集飛船的損毀,那就意味著當日的液態氫采集量會出現短缺,需要微調微型恒星的聚變反應規模應對核燃料短缺的問題。

人造微型恒星作為地表主要光照來源和溫度來源,任何一點點的變動都會帶來許許多多的影響,許多部門都會因為這 一點點的變動增加大量額外的工作,這可不是帝國所提倡的。

除此之外,隨著在軌運行的人造微型恒星數量的增多,現如今已經超過40艘氫采集飛船往來於aj-1031行星和氣態行星之間的航線。

密集的氫采集飛船同樣也帶來的極高的安全隱患,雖然航線上有複興號在巡航守護,氫采集飛船並不是統一行動的,而是根據各自負責的人造微型恒星的消耗量來確定出發時間,複興號並不能守護到每一艘氫采集飛船,安全上的隱患一直都存在。

隨著這一次建國大典的直播,東方帝國的名聲在星網上快速傳播,很難保不會引起某些彆有用心人的注意,隻要稍微了解一下,他們就能知道擊毀氫采集飛船可以給帝國帶來的影響。

人造微型恒星項目組一早就注意到了這兩個問題,經過多次討論分析,項目組的科學家們認為要解決這兩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行星高軌道位置建立一個大型液態氫儲存站,然後再建造采集量在萬噸級的大型采集飛船。

讓大型采集飛船在複興號的護航下集中前往氣態行星進行液態氫的采集工作,返回後統一存儲在液態氫儲存站裡,然後由小型運輸飛船從儲存站裡灌裝液態氫供應人造微型恒星。

這套方案完美的解決了項目組現階段發現的問題,同時因為小型運輸飛船運送距離的縮短,人造微型恒星組所需要的運輸飛船的數量需求大為減少,因為運輸飛船故障導致的核燃料短缺問題也可以從根源上進行糾正,不必對反應堆進行微調,從而減少大量的不必要工作。

方案看似很完美,但是裡麵卻有一個之前無法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大型氫采集飛船的建造。

全麵負責星艦設計開發的馬哲杞在接到項目組的需求後很快就設計出一款符合項目組所有需求的液態氫采集重型飛船。

這是一艘萬噸級的采集飛船,僅一艘單次的采集量就可以滿足目前人造微型恒星網絡10天的核燃料需求量,搭載了最新研發的空間加速技術,這艘采集飛船前往氣態行星的時間相較之前的采集飛船縮短了40%。

也就是說在滿負荷運轉的情況下,僅此一艘采集飛船就可以供應完整版人造微型恒星網絡一天50%的消耗,而且采集飛船還可以通過掛載儲存箱來進一步提升裝載能力,考慮到在液態氫存儲站卸貨的時間,2艘這樣的采集飛船完全可以滿足完整版人造微型恒星網絡的核燃料供應任務。

這還是早期設計的版本,隨著陳三水的研究團隊在空間折疊技術上的突破,如果采集飛船上儲存模塊全部更換成新型的折疊空間模塊,它的極限裝載能力可以擴展到二十萬噸級彆,如此一來采集飛船的采集頻率可以降低到一周一次,大大減少了采集工作和護航工作的強度。

然而,想法是好的,現實卻是不允許。

為什麼呢?

那是因為這麼龐大的星艦,單其長度就超過2000米,而且由於要進入大氣層內作業,它的船體結構還要符合大氣層內空氣動力學標準,否則氣態行星表麵那些劇烈的風暴就足以將船體撕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