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都是粗糧,沈淵家哪裡準備那麼多糧食。
“大伯娘,沒事的,家裡有,先前沈淵打獵那些銀錢都買了粗糧。”
蘇晚晚覺得這老太太還真是可愛,真心為他們著想呢。
這個念頭,能主動說要借糧給他們,難能可貴。
“那就行,不夠了就說,若真按沈淵說的,過幾日便下雨,想來糧價也就下來了。”
蘇晚晚也笑著應了:
“成,大伯娘,我們不會客氣的。”
多虧了縣令大人的賞賜,不僅有錢,還有荒地,也沒人會懷疑他們哪裡來的資金去蓋作坊。
粗糧是空間裡帶來的,一些豆麵和黃米。
其實在現代,粗糧比精糧還貴啊,隻是那些大米拿出來太奢侈,也太招眼。
不得已,她又摻雜了一些雜質和這個時代的糙米進去,也拿出來,幾種糧食摻雜在一起,熬粥,稀稀的,不用太稠。
菜自然是沒有的,隻有鹹菜,還是以前大伯娘幫沈昭他們醃製的,切成碎丁,有個鹹味兒就行了。
即便如此,對於那些難民來說,吃了那麼多天清湯寡水,這樣的粥,已經是頂好的。
這批人動作也是快,天黑之前竟然就搭好了茅草棚子,以家庭為單位,一家一個。
現在天也熱,暫時也算安頓了。
沈淵過來送飯,直接把鍋給抬到了荒地上,讓他們自己拿碗排隊過來盛。
喝了熱乎飯,難民的心似乎也安定了,一個個對裡正等人感激地幾乎要下跪。
“彆感謝我,要感謝人
家沈淵,他也是看著你們可憐,本來這些活兒,我們自己村子裡的人都能做。”
柳大平感慨一聲,沈淵夫婦是名副其實的大善人啊。
當然除了這些難民,沈淵還招了一些村裡的漢子,主要是看著他們,不能生事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過,村裡的人不管飯,一天二十個銅板。
難民才五個銅板,是因為很多人拖家帶口,有老人孩子,能做的事情不多,還管兩頓飯。
按現在的行情,能給口飯,不給銅板,他們也是樂意的。
眾人這才看向了沈淵,隻見這男子個頭很高,往哪裡一站,沒有說話,卻是不怒自威。
那一身的氣勢,竟是比那些權貴們都可怕。
“多謝沈老爺.......”
眾難民竟是紛紛跪下了。
沈淵倒是沒覺得有什麼,就是這稱呼,平白給喊老了。
不過,他也沒吭聲,隻是拿出了圖紙,問道:
“你們誰懂蓋房子的?”
有三個漢子立馬站了出來。
沈淵讓他們站在一旁。
“有誰懂北方用的炕,會壘炕的?”
這回出來的人有五個。
通許縣再往北去,冬天極冷,那裡的人都做炕,柴火往裡麵一填,整個床整個屋子都是暖的。
“會木工,手藝好的,站這邊?”
............
沈淵根據圖紙,把需要技術活的都先給喊出來。
然後這些人就專門做這些,其他沒有手藝的就做土坯造房子。
他還需要再弄些青磚和瓦片回來,土坯房最大的弱點就是容易漏雨,既然要做了,就要做的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