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做菜,還真能做一道,叫拔絲地瓜,但是這紅薯可以磨成紅薯粉,能做出粉條來,粉條又能做出很多美味。”
蘇晚晚也沒藏著掖著,當初讓大伯娘家做水磨,如果真的隻為了磨麵粉,收入太低,一些人寧願多費力氣去拉磨,怕是也不舍得掏錢去磨麵粉。
但是可以稍微改造一下,做紅薯粉條,這可是經濟產業。
說起這個,她還真的想吃酸辣粉了。
不過,很快了,粉會有的,辣椒也會有的。
“那可太好了,若是嫂子以後做出那個粉條,我白家第一個來收購。”
白紹是個精明的商人,以前他沒有見過的東西是絕對不會開這個口的,但是不知為何,看到這種高產作物,他願意相信。
其他村民此刻也是議論紛紛,各個是激動異常,談論聲都壓住了那算盤的聲音。
好大一會兒,那小徒弟終於算好了。
“師傅,這一畝大約能產八石,按照第一棵那個產量算的,結果隻能更多。”
畢竟第二棵的重量就明顯超過了第一棵啊。
眾人:.......
趙慶海更是好半天沒回神。
“你說....多....多多少?”
他的話都有點結巴了。
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他這麼一問,弄得那徒弟都對自己算的結果有些懷疑了。
可是,棵數有,一棵的重量也有,應
該不會算錯啊。
“八.....八八石.......”
蘇晚晚不知道古代這重量是咋算的,但是卻聽沈淵說過,正常年份一畝小麥能收獲1.2石就算高的了,一般隻有一石。
今年乾旱,小麥一畝地才有正常的三分之一收成。
想想當初自家地裡收的小麥,她大約換算了一下,一石四十公斤左右。
她隻知道在曆史上,各個朝代的計量也都不一樣,這裡不是曆史,就按四十公斤算。
八石就是320公斤。
這裡的一畝地是後世的半畝地,她記得以前爺奶種的紅薯,一畝地都能收1000公斤甚至更多,半畝地也大約有500公斤。
當然,品種不同,產量也是不一樣的,在古代這一畝地能產320公斤,不怪眾人驚歎。
畢竟小麥種的好的話,才能有40公斤呢。
320對上40,這簡直是絕對的碾壓。
“八石啊,這也太厲害了。”
“對呀,這還是保守估計,還能長呢。”
“那豈不是正式成熟,得能收十石!”
“十石肯定不是問題,指不定更多啊。”
.........
眾人議論紛紛。
趙慶海更是激動地差點喜極而泣。
“不挖了,不挖了,走,我也去你家,吃紅薯。”
趙慶海直接奪過了沈淵手中的鋤頭,讓人給送回去,興衝衝地跟著要去沈淵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