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如果他們在這個集市找不到雇主雇傭他們的話,他們還要騎去十公裡外的另一個集市。
如果另一個集市也沒有雇傭他們的人。
那他們今天大概就會空手而歸。
市集裡,賣香蕉的老農叫賣聲此起彼伏,與顧客討價還價的聲音交織在一起。
這邊集市沒有非常大的農場主,都是一些老農自己種的香蕉。
非洲人選擇香蕉當主食有非常大的“投機取巧”成分。
因為這東西不需要育種,不需要施肥,也不需要建大棚,無性繁殖隻要挖個坑就可以。
省時省力,收割起來也很簡單,用小刀一劃就能帶下來一大串,夠家裡人吃上很多天。
非洲人就愛種這樣的農作物,類似的還有木薯,在非洲的種植麵積都非常大。
兩者都因為種植簡單,特彆受到這些非洲老哥的喜愛。
“奧德彪,這裡,快過來!”
雷馬納在不遠處突然向東張西望的奧德彪大聲喊著。
他遇到熟悉的老雇主了。
“赫瓦德老板,真是好久沒見,今天又來選香蕉了嗎,您的生意真不錯?”
等奧德彪走到近處,雷馬納已經開始和那位雇主攀談起來了。
而那位雇主正專心地和麵前賣香蕉的老農砍價,沒怎麼搭理雷馬納。
雷馬納也不氣餒,見雇主正忙。
就識趣地閉上嘴巴,帶著奧德彪乖乖站在一旁。
而奧德彪閒著無聊,也打量起麵前老農的香蕉。
其實非洲的香蕉與國內吃的香蕉不是一個品種。
非洲的香蕉個頭更大,沒有這麼多的甜味,口感和少了糖的香蕉差不多。
但是澱粉含量很高,這種香蕉被稱為“非洲紅薯”,也叫飯蕉。
一畝飯蕉運氣好的話,產量可以達到2萬斤以上,全年都可以掛果,非常不錯。
一般來說,今年種下的飯蕉,來年還能結出果子。
但是接著種的話產量就會嚴重下降。
因此隻要是不懶的農戶,在飯蕉樹結完果後,就會拿砍刀把樹砍了,重新栽培。
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非洲香蕉看著都是青色的,沒熟就摘下來。
這是因為香蕉在成熟過程中會分泌大量的乙烯,這種物質具有顯著的催熟作用。
一旦采摘下來,香蕉的綠色外皮會逐漸變黃,隨後變軟變熟。
然而,正是因為乙烯的分泌量極大,香蕉的儲存期限相對較短,就很容易在短時間內變質。
再加上非洲各國比較貧窮落後,交通運輸非常不便。
如果等香蕉黃了再摘下來的話,在路上就會全都壞了。
所以隻能等香蕉還是青皮時就摘下來,等雇主買回去後再慢慢進行催熟。
實際上當年華夏交通不便時也有這種問題。
古代南方就有香蕉了,但北方人基本聽都沒聽過,就是因為香蕉很難運過去。
當年東北王張作霖第一次見到香蕉時還以為是南方特有的茄子,拿到後廚讓廚師連皮切放上醬油炒著吃。
這還是在華夏已經有電話和電報的時候發生的事情。
可想而知香蕉的運輸在古代有多困難,根本運不到北方。
也正因為這些香蕉都是布隆迪農戶個人種的,壓根沒有什麼所謂的規模化、標準化種植的說法。
所以香蕉的口感、大小、價格都各有差異。
能不能買到又便宜又好的香蕉,那就要看雇主的眼力和砍價本領了。
當然這些暫時都不管奧德彪的事情。
香蕉不管好壞,他們隻負責運送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