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從各個角度強化“國酒”的身份。
華夏哪有什麼國酒,它是不是真的國酒很重要嗎?
不重要,重要的是隻要讓消費者認為它是國酒就行了。
它可以這樣做,自己也行啊,目前白酒競爭力還少,完全有機會。
之後的幾天奧德彪根本閒不下來。
先是把還沒申請下來的商標圖樣拿去印刷公司大批量印刷,做成貼紙那種樣式。
奧德彪也沒選用多複雜的商標圖案,自己釀的瓦拉吉是香蕉白酒,那商標圖案就是一掛青色大香蕉。
在商標概念還沒完全成型的布隆迪,天馬行空的設計遠不如簡單明了的圖案。
讓消費者一眼能認出來商品賣什麼,才是好的商標。
至於品牌名稱,奧德彪最終起名為香巴尼(BananaBani)。
結合了“香蕉”(banana)和“香檳”(champagne)的音譯,暗示產品既有香蕉的獨特風味,又有類似香檳的慶祝氛圍。
沒辦法,奧德彪最初倒是想把香蕉和白酒結合在一起。
但實在想不出什麼好詞來,再說白酒的知名度在布隆迪確實有點低了。
那不如乾脆就蹭一下香檳的熱度,香蕉加香檳,就是香蕉白酒。
完美!
商標和品牌搞定後,奧德彪又從皮內多老板那裡進貨了一批200ml和500ml的空玻璃瓶子。
彆懷疑超市不賣空瓶子,布隆迪的超市老板一般路子都野的很,隻要你付錢,什麼都能給你搞來。
他們的進貨渠道可不限於一國一地,哪裡有便宜有用的東西就去哪裡進貨。
然後奧德彪又安排雷馬納等人抬著幾大箱瓦拉吉和空瓶子騎去基特加。
那裡有一家啤酒工廠,奧德彪和老板談好了,花點錢借用一下他們的旋蓋機,給自家的瓦拉吉灌裝旋蓋。
旋蓋機其實不貴,要是硬買的話奧德彪也不慫。
但問題是農村沒電,這機器買來也用不了。
時間短暫,奧德彪總不能離開開辦一個工廠吧,隻能臨時借用人家的旋蓋機了。
旋蓋好蓋子後,奧德彪等人又把這批瓦拉吉拉回自家釀造作坊,把之前已經印刷好的商標挨個貼了上去。
好一頓忙活過後,這東拚西湊而來的全新瓦拉吉算是完成了。
不對,這一批商品已經不能叫瓦拉吉了,要叫它的新名字。
香巴尼!!
而為了這一批香巴尼能順利擺上各大超市的貨架,奧德彪專門成立了一個白酒公司。
奧德彪酒業公司!
注冊過程沒什麼好說的,和注冊釀酒作坊差不了多少,就是注冊費多了些,要3000布朗。
其他流程照舊。
而在奧德彪忙活的這段時間,低價版瓦拉吉也沒有意料地搶占了錫比托凱、穆拉姆維亞、恩戈齊、布魯裡等白酒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