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星體部署和蟲洞陣列
或許是因為方雲生提前說了什麼的原因,兩艘戰艦內的艦員對陳梵的態度相當和善。
在陳梵提出要求的那一刻,兩艘戰艦毫不猶豫地拖拽著後方的星球朝著預定的坐標駛去。
縱然是在廣袤無垠的星空中,直麵十萬米級彆的戰艦仍然給星艦內的眾人帶來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十萬米,也就是一百公裡,這幾乎可以說是一座城市在星空中飛行了!
至於緊跟在這艘戰艦後方的紅矮星,那就更不用說了。
就算紅矮星是主序星中的小個子,它的規模也遠遠超過了常規的氣態巨行星。
在這樣的恒星麵前,就算是十萬米規模的戰艦也不過是一粒細小的灰塵。
相比較之下,牽引著中子星的戰艦就要低調許多.
中子星的直徑隻有13公裡,甚至隻有戰艦體型的十分之一。
但在這僅有13公裡的星體內,卻隱藏一股堪稱極致的狂暴力量——表麵超過百萬攝氏度的高溫讓整顆星球散發著一股刺眼的深藍色光芒,與之相匹配的,是強大至足以克服強相互作用力的強悍引力!
僅有13公裡的星體完美地隱藏在這深藍色光芒之中,借助視覺輔助係統,陳梵等人可以越過這層光芒,清晰地看到中子星無比光滑的表麵。
中子星的質量遠遠超過了那顆紅矮星,因此,牽引其的戰艦航行速度要慢的多。
看著這顆散發著耀眼藍芒的星球從舷窗外緩緩飄過,陳梵額頭上不由滲出了些許冷汗——要是沒有調查員星艦的保護,他們現在怕是已經變成一攤糊在中子星表麵的微觀粒子了。
時間一點一滴流逝。
牽引著紅矮星的戰艦率先抵達預定坐標,它在空曠的星空中緩緩旋轉著,周圍的時空也隨之出現了些許微弱的畸變。
它的引力場已經開始以光速向四周緩緩擴散了,但礙於自身質量過小,這引力場最終能影響到的範圍也不會太大——初步估計,也就堪堪抵達不遠處的翹曲通道入口吧。
陳梵心中一動,將目光投向了那顆深藍色的中子星。
它才是構建引力紐帶的關鍵核心——不僅自身質量和引力場強大,甚至離翹曲通道的入口也更近。
在戰艦的牽引下,這枚中子星在時空海洋上劃過一道深深的溝壑,緩慢而堅定地抵達了那個關鍵節點。
當兩顆星球都成功“入軌”後,星艦主控台上方的時空場監測畫麵中不斷波動、變形的時空場逐漸趨於穩定,一大一小兩個在旋轉中向外擴散的引力場也清楚地呈現在監測畫麵中。
中子星和紅矮星相距十數光年,正常情況下,兩者的引力場出現初步接觸起碼要五年以上的時間。
陳梵肯定不會乾等著。
——彆說從宇宙各個角落趕來的蠍群了,就算是這個反宇宙泡,恐怕也撐不了五年。…。。
根據汪靜的模擬計算結果,從宇宙膜被初步破壞到反宇宙泡徹底崩塌,大概需要四到五年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宇宙膜崩解的前幾年並不會引發多少異象,宇宙內的文明一般也不會察覺到多少問題。
無非是一些宇宙邊緣的恒星突兀地消失在星空之中,亦或者宇宙宏觀引力脈絡出現了一定角度的偏移……
正常情況下,隻有八級文明才有能力觀察到這些宇宙崩塌前的預兆。
但說來也諷刺,幾乎所有八級文明都無法猜到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他們從未離開過宇宙泡,自然也不會想到有朝一日宇宙泡也會悄無聲息的崩塌。
直到崩塌的最後一年、亦或者最後幾個月。
就像雪崩一樣,宇宙膜的崩解會在某個時間節點上驟然加速,宇宙泡也會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徹底暴露在五維空間中。
然後……
宇宙內衍生出的無數物質會瞬間噴湧而出,最終逸散在廣袤無垠的五維空間中,其內沒有掌握五維航行能力的文明自然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徹底消亡。
這就是一個宇宙泡的消亡過程,迅速且殘酷。
和宇宙泡動輒數百億年的壽命相比,短短四五年的崩塌過程和一瞬間並沒有多少區彆。
“陳梵閣下。”
艦員的聲音從通訊頻道中傳來,將陳梵從遊離的思緒中拽了出來:“接下來還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嗎?”
“接下來……”
陳梵定了定神,言簡意賅道:“搭建蟲洞。”
他低下頭在身前的全息界麵上操作了一番,將經過科研船艦載主腦嚴密計算的一串坐標發向了兩艘戰艦。
“具體坐標已經發送給你們了。”
陳梵神色凝重,再次強調道:“切記,我需要的是半永久性蟲洞。”
半永久性蟲洞。
區彆於星艦在躍遷時開啟的臨時蟲洞,它可以在蟲洞維係裝置的幫助下較長時間地存在於星空之中。
但和永久性蟲洞,也就是星門相比,這種蟲洞又有一個相當致命的弊端——它的傳送過程是點對點的,而星門,是多點式傳送。
換言之,一個半永久性蟲洞隻有一個出口,而一扇星門,則可以通往數十、乃至成百上千個宇宙。
當然,兩者的建造難度也截然不同。
每一扇星門的建造都需要經過大量的計算和驗證工作,大型星門的建造周期通常在以百年計算,至於半永久性蟲洞……
說白了就是一個搭配上了穩定裝置的臨時蟲洞。
總的來說,雖然製造過程相對簡單,但維護成本較高,甚至隻能做到點對點傳送……
就這樣,半永久性蟲洞幾乎成了一項無異於雞肋的技術——對於掌握了真空零點能的人聯來說,開啟臨時蟲洞的成本極其低廉,正常情況下根本沒人會耗費精力去建造半永久性蟲洞。…。。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聽到陳梵的叮囑後,兩名艦員臉上不約而同地閃過了一絲困惑之色。
雖然心中對這樣的舉動萬分不解,但身為軍人,又有方雲生先前下達的無條件配合命令,兩名艦員還是向陳梵敬了個禮,轉身布置起來。
布置半永久性蟲洞並不是什麼麻煩的事。
戰艦的倉庫中本就有現成的蟲洞維係裝置,因此,那些艦員隻需要把維係裝置安置在相應的坐標點就可以了。
唯一一個不算難點的難點,便是一部分蟲洞維係裝置需要安置在中子星周圍,而中子星龐大的引力,勢必會對蟲洞維係裝置產生一定的影響。
這個問題很快就被解決了——艦員為蟲洞維係裝置多增加了一組空間錨。
以空間為錨,這種空間錨設備甚至可以抵禦黑洞的引力,自然可以輕鬆克服中子星的引力。
在半永久性蟲洞搭建的過程中,陳梵身前的全息界麵中也開始彈出密密麻麻的提示信息。
【創生之地A13星域,星體部署工作已完成。】
【A75星域,蟲洞陣列已完成部署。】
【B33星域,C14星域……】
前後不過半個小時,數千條來自整個創生之地的彙報信息儘數呈現在陳梵眼前。
不僅僅是眼前的兩艘戰艦,在創生之地的其他星域,一艘艘規模龐大的戰艦正有條不紊地執行著各自的任務,或牽引恒星,或在星空中布置半永久性蟲洞。
……
與此同時。
距離創生之地足足兩千光年的星域。
伴隨著一道道威力足以撕裂星空的暗物質光束,數萬艘戰艦從各個方向包夾而來,在星空中隱隱形成了一個規模超過五十光年的巨大包圍圈。
包圍圈中,是數以億萬計的龐大蠍群。
這是創生之地附近星域最後一批巨蠍,也是距離創生之地最遠、戰力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批巨蠍——它們幾乎沒有受到湮滅星爆和後續伽馬射線的影響,同時,又得益於陳梵的換家策略,蠍群中留下的大多數都是掌握了維度技術的萬米級巨蠍。
毋庸置疑,這是最難啃的一塊骨頭,即便是維和艦隊,僅僅依靠常規攻擊手段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