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章 孟加拉獨立(2 / 2)

孟加拉後世之所以那麼窮,說白了就是政治不穩定和腐敗、階層固化、自然資源相對匱乏、經濟結構單一和自然災害頻發導致的。

政治不穩定和腐敗主要體現在,自七十年代獨立以來,孟加拉國經曆了多次政變和政治動蕩,這不僅影響了國家的長期發展戰略的製定和實施,也打擊了外國投資者的信心。

同時,普遍存在的腐敗問題導致資源分配不公,進一步加劇了貧富差距,阻礙了社會的公平發展。

階層固化就更好理解了,當地的政治基本上由幾個大家族輪流掌控,這種權力的高度集中和世襲化嚴重限製了社會的流動性和機會平等。

自然資源相對匱乏就是字麵上麵意思,孟加拉國土大部分為平原,缺乏礦產資源,如石油、天然氣等。這使得孟加拉國在經濟發展中麵臨資源瓶頸,難以依靠自然資源實現快速的經濟增長。

孟加拉國主要依賴農業和服裝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雖然農業發達,但經濟結構單一,難以支撐國家的快速發展。服裝加工行業雖然占據了孟加拉國出口的很大比例,但這種低端產業隻能勉強解決溫飽問題,無法讓人民過上富裕的生活。

另外孟加拉國還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頻繁的洪水和其他自然災害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生活困難。

本來主要經濟就來源於農業,結果經常性自然災害給孟加拉國的農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這些問題在葉昊這裡都比較好處理。

像是自然災害這方麵,之前就說過,緬國可以給孟加拉興修水利,從而保證當地不會在經常性的遭到自然災害的迫害。

至於說政治不穩定和腐敗和階層固化,這就更簡單了。

加入緬國,這兩點自然而然就解決了。

以後的孟加拉的確絕對不是當地大家族能夠一手遮天的地方了。

自然資源相對匱乏這點不管誰來了也沒用,畢竟這東西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不過這對於以後的孟加拉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有其他產業支持,自然資源匱乏一點就匱乏一點。

最後的經濟結構單一,這也很簡單,加入緬國以後,在緬國多元化的發展下,孟加拉的確同樣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

現在緬國已經開始工業化了。

孟加拉地區擁有大量的勞動力,緬國這邊完全可以將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搬到孟加拉地區。

種種因素考慮下來,葉昊對於將孟加拉發展起來,當做緬國的糧倉充滿了信心。

全境百分之八十五的平原,再加上充沛的降雨,好好利用起來,這裡的糧食產出絕對可以養活整個緬國。

孟加拉這邊的事情基本已經確定。

剩下的就是等待加入緬國了。

葉昊將最近緬國這邊開采出來的玉石全部收入空間,並讓翡翠礦這邊的負責人加大開采力度這才離開。

之前在米利堅那邊,將阿諾德·羅斯柴爾德變成自己人,葉昊花費了不少玉石。

後麵還要將歐米國家的一些科學家帶到緬國,玉石有些不夠用了。

將緬國這邊開采出來的翡翠收完,葉昊又來到了楓葉國這邊。

在楓葉國這邊,葉昊先將生產出來的一批隻有產品名字以及生產日期的罐頭收入空間。

這些罐頭葉昊是準備送到西亞細亞那邊的。

送到那邊的東西,最好還是不要留下太多信息,省的被人順藤摸瓜,找到葉昊這個幕後之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