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失衡的後果。
永樂帝給了他當頭一棒。
靠著一群武將,永樂帝掀翻了他的盛世美夢。
靖難之役後。
建文帝也有反思。
在曆史上。
為什麼隻有漢以強亡?
因為漢王朝的劍始終夠利。
即使漢已經老朽。
也始終手握鋒利的寶劍。
陳原宏傳他符紋修行法門。
要讓他做一個萬年帝王。
也改變了建文帝的心態。
他必須考慮文武平衡。
靖難之役的無奈。
建文帝不想再經曆一次。
“今天就到這裡吧。”
朱祁鎮開口提醒道。
建文帝回過神來。
他點點頭道,“如今敲山震虎的目的已達到。吳三桂肯定會加速勾結建虜。
我們隻需等著建虜前來。
直接一戰定乾坤。”
說著。
建文帝對耿炳文道,“長興侯收兵回營。”
“遵旨!”
耿炳文拱手道。
隨著建文帝一聲令下。
明軍井然有序退走。
但吳三桂不敢稍有懈怠。
眾將一番商議之後。
終究是同意跟建虜借兵。
崇禎十七年,十月。
建虜攝政王多爾袞誓師。
建虜傾巢而出。
湊足了十四萬大軍。
秘密開往山海關一線。
吳三桂也儘起大軍。
通過欺騙手段,將所有衛所老弱都動員起來。
借口就是鬨餉。
聲言隻要擊退明軍。
他們就可以獲得欠餉。
理由很是奇葩。
但卻非常的管用。
吳三桂手中有兵。
三萬多關寧軍精銳。
不是衛所兵能對抗的。
威逼利誘之下。
吳三桂終於拚湊夠了大軍。
總算是數量上跟建虜一樣。
此時的吳三桂。
還沒有到山窮水儘。
還隻是在利用建虜而已。
心理上。
吳三桂還是想繼續當明臣。
可惜大明的規則變了。
吳三桂這樣做,本身就已經是自絕後路而不自知。
他想談條件。
前提是能打贏崇禎。
這就是症結所在。
真當崇禎還是窘迫的皇帝?
同樣麵臨政令不通的局麵。
崇禎能真正調動的力量。
卻是天差地彆!
雖然陳原宏還在猶豫。
並未支持崇禎皇帝。
但建文帝一直在支持,情況也是一樣的。
因為陳原宏在支持建文帝。
吳三桂永遠想不到。
他的真正對手是誰。
也不知即將要麵對什麼?
呂布。
霍欣。
孟桐。
彭脫。
典韋。
許褚。
許定。
張遼。
甘寧。
衛嵩。
十名王級神將。
哪個都不是他能對付的。
如果沒有變數。
即使建虜傾巢而出,也隻是給五十萬明軍送人頭而已。
吳三桂哪裡知道這些!
不知死活地派人出關。
來給明軍下了一份戰書。
雙方約戰於關前。
長興侯耿炳文出麵。
替建文帝收下了戰書。
並傳達了建文帝的旨意。
“準!”
很快。
約戰日期已至。
建文帝以耿炳文為帥。
平安。
盛庸。
兩人為左右軍主將。
率軍先行。
此戰。
由於建虜騎兵必來。
陳原宏率二十萬鐵騎為援。
建文帝。
朱祁鎮。
全都親臨一線,先行迎戰吳三桂和建虜騎兵。
陳原宏並未急著前往戰場。
再說。
打仗又不是一味堆積兵力。
堆積的兵力太多。
也未必能完全展開。
吳三桂想擊敗建文帝?
基本就沒有可能。
畢竟。
洪武帝的皇權正統太強。
當年的靖難之役。
建文帝若無洪武帝的限製。
永樂帝也未必能夠得手。
等吳三桂不敵建文帝。
建虜騎兵出現戰場再說吧。
“做好戰備即可!”
陳原宏笑著命令道,“此戰我軍必勝,隻須等建虜騎兵入彀。”
“遵命!”
二十萬明軍鐵騎齊聲應道。
眾將士備好戰馬。
就留在大營喝茶觀戰。
陳原宏徑直鑽進太師大帳。
同樣跟眾將聊天觀戰。
伺機出動給建虜致命一擊。
“今天一戰恐有變數。”
陳原宏對眾將道,“多爾袞此人不遜於皇太極,是建虜罕有的幾個聰明人之一。
你們準備好映照之鏡。”
“多謝渠帥提醒。”
呂布等人拱手謝道。
這話倒不是客套。
源初有一個奇怪的規定。
眾人如果能映照到新能力。
在符紋生死戰場兌換。
源初都會有最大的優惠。
哪怕是重複的新能力。
這個價格優惠依然有效。
陳原宏也是給眾將發福利。
發完福利。
眾將就開始觀戰。
大帳的中間。
一個立體的影像顯現,顯示出戰場的具體狀況。
陳原宏踩的點很準。
明軍剛剛布好大陣。
耿炳文居於中軍指揮。
四百門青銅戰炮排開。
火槍兵足有三十排。
由於青銅火槍可上刺刀。
中軍也無須長矛兵。
而是配置了刀盾兵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