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孫連城的一番解釋。
高育良才算勉強能理解他的意思。
可是呂州沒有機場,這是實打實的事兒。
那難不成,還要建一座機場?
這種事兒,還是想都不要想,機場可不是說建就建的。
憑借對孫連城的了解,高育良猜他真有可能準備建機場。
於是問道:“連城,那你是怎麼打算的?”
果然,孫連城的想法,被他猜中了。
“高老師,我覺得咱們呂州就算建一座機場,也不是不可以。”
孫連城貌似很輕鬆的說道:
聽了孫連城的話,高育良一陣頭大。
他這個學生,確實想法大膽,做法大膽。
可是建機場手續審批之複雜,那是都知道的,更不是哪個人可以決定的。
高育良有些不願意冒這個風險。
因為他是呂州一把手,建機場的事情肯定要他往上申報。
就算省裡通過了,到首都那裡怎麼辦?
再退一步說,孫連城動用鐘家的關係,搞定了所有部門。
可是建機場需要的投資可不是小數。
呂州是個四線城市,如果建好了機場,單單憑借著幾家跨國企業。
能不能撐得起一座機場?
如果到時候成了半吊子工程,他可是第一責任人。
問責他的就不隻是省裡的人了,很可能是首都的人。
到那時候,他高育良的政治前途就算毀了。
不是不相信孫連城,他隻是不願意把寶押在這幾家跨國公司身上。
想到這裡,高育良勸道:
“連城,我看你這個想法還是不要有的好。”
“從客觀條件來看,咱們呂州並不具備修建機場的條件,審批是不會通過的。”
“再從主觀上來看,我們呂州也不具備這個實力。”
“為了幾家跨國企業就去修機場?是不是有點太離譜了。”
聽到高育良的話,孫連城一點也不感到意外。
因為他也了解高育良這個人。
優點是成熟穩重,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有點太保守。
很多時候,他不像李達康那麼大膽。
在孫連城看來。
呂州修機場的意義,並不在於為了這幾家跨國企業。
而是為了長遠打算。
他知道高育良的顧慮,於是解釋道:
“高老師,我明白您的意思。”
“可是我想說的是,修建機場對於呂州來說很有必要。”
“這次如果能把這些電子科技企業,拉到呂州投資。”
“那我們呂州的經濟發展結構,就有可能在全省率先開始轉型。”
“據我所知,目前漢東全省很多地方的經濟,還是以傳統高汙染的工業、礦業為主,包括李達康所在的林城。”
“這樣的發展是持久不了的,高汙染、高耗能的企業早晚會被限製。”
“而我們率先開始在科技產業布局,就占了先機。”
電話這邊的高育良聽完孫連城的話,不禁眉頭緊鎖。
他承認,孫連城說的是事實,想法也很超前。
可是電子科技是新興產業,究竟能發展成什麼樣兒,誰也說不好。
而且他高育良能在呂州待幾年還不知道。
到時候搞成了,很可能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