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好菊花茶,安荔濃卻找不到裝的東西。
水壺?
沒有。
安荔濃看著空蕩蕩的廚房,很為難。
一個炒菜的鐵鍋,一個煮飯的鋁鍋,兩對碗筷,再沒有其他東西。
難道連鍋一起端出去?
好像除此外,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安荔濃雙手提著鍋耳朵,搖搖晃晃的像個小企鵝一樣往田間走去。
走一會,休息一會。
走走停停。
路過的曬穀場的時候,有幾個老人正在給孩子們講故事,孩子的歡呼聲一陣陣。而安荔濃也後知後覺的想起,她忘記帶碗了。
怎麼喝?
安荔濃傻傻的站在原地,猶豫著是繼續走讓安國邦就著鍋喝還是往回走拿碗?
“這是小荔枝吧?”一個慈目善眉的老人笑盈盈的看著安荔濃,“你是村長家的小荔枝吧,村裡沒有這麼白淨的小姑娘。”
有了女兒後,安國邦高興得想讓全村、全鎮、全世界知道他有個漂亮可愛的女兒,見人就炫耀。
“奶奶好,我是小荔枝。”
“哈哈。我不是奶奶,你應該叫我七祖婆。”
安荔濃愣了一下,然後甜滋滋的叫,“七祖婆好。”石河村屬於粵西小村,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對長輩的稱呼和京市不一樣,喜用‘阿’字開頭,例如阿公、阿婆、阿爸......
安荔濃一時不適應,還沒有糾正過來。
“長得真好,像你媽。”
村裡的老人說話喜歡拉著人的手,表示親近。
除了幾個尖酸刻薄的人除外,石河村人大多樸實、真誠。有幾個老奶奶樂嗬嗬的塞給安荔濃一把小野果,或者一小塊糖。
雖然糖隻有小指甲那麼大小,但也是糖。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和安荔濃聊著,主要問安荔濃在京市的生活,過得好不好?知道楊雪晴改嫁生子後都有些唏噓,然後更加憐惜她的不容易。
隻是......“沒想到你媽竟然會教你說粵語。”
當初楊雪晴在石河村的時候,自詡是大城市來的姑娘,喜歡炫耀自己的普通話,對石河村的本地話表示不屑。
即使嫁給安國邦,楊雪晴也堅持說普通話,沒少被安老太指桑罵槐。安家也常常因為雞同鴨講詞不達意而鬨出不少笑話和紛爭。
當初安老太沒少拿這件事在外人麵前博同情,讓人覺得楊雪晴嬌蠻不講道理,是惡媳,但楊雪晴我行我素當安老太在放屁。
誰能想到,十年過去,楊雪晴生的女兒竟然能說一口流利的粵語?
安荔濃一本正經的睜眼說瞎話,“我媽說:我是安國邦的孩子,我的根在石河村,肯定是要學粵語的。”
楊雪晴恨不得把石河村忘記在忘川河裡,又怎麼會教小小安荔濃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