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來,沒有兒子處處低人一等,連脊梁都挺不起來。雖然說婦女能頂半邊天,但誰家養老不是靠兒子?
沒有兒子,總歸會心有忐忑,心有不安,覺得未來沒有依靠。
石河村,不少人建議安國邦再找個女人,一個帶著兒子的寡婦。雖然不是親生的,但總比沒有兒子強。
不是親生的又如何?
養父也是爹,一樣要養老送終。
安國邦搖搖頭,與其養彆人的兒子,還不如好好寵他家寶貝女兒。
兒子就能被依靠?
不一定的。
村裡多少人家的兒子是個坑?
坑爹,坑全家。
不僅不能依靠,甚至還要氣死老爹繼承家產。
這樣的兒子,還不如沒有。
村裡人常罵‘還不如生塊叉燒’也不是沒有原因沒有道理的。
兒子什麼的,安國邦就不想了,隻想照顧著女兒長大,然後給她找個老實能乾的好男人,然後再生個外孫。
有了寶貝女兒,還要什麼兒子?
但村裡人可不是這樣想的,常常勸安國邦要麼找個帶兒子的寡婦,要麼就收養一個兒子。至於被安國邦養著的商周?
不改姓,不算養子。
“哎。國邦......沒有兒子,以後還不知道怎麼樣呢。”在很多人眼裡,一個孝順女兒還不如一個敗家子來得讓人安心。
兒子,是養老送終的保障。
女兒?
彆人家的賠錢貨。
村裡人算得清楚明白。
對於彆人的好心好意,安國邦隻是笑笑,不發表自己的意見。
“爸,喝水。”安荔濃給安國邦準備了葡萄糖水,補充能量,“爸,什麼時候開始挖坑?”
開荒,先把山頭的草木燒掉、砍掉,然後再清理掉根莖、石頭,還有其他的一些垃圾,然後再挖坑,填肥料......需要很多工作。
“要再過段時間。”安國邦甩甩胳膊,“可能要到冬天或者明年春天。”夏天、秋天不適合種植,新芽很容易被曬死。
石河村的冬天不會太冷,育苗剛剛好,等到明年春天的時候正好適合種植。
安荔濃不懂這些,但她信任安國邦,“爸爸決定就好。”
“爸,是不是要準備買青梅苗了?”
“不用買。”安國邦搖搖頭,慢慢喝著水,“插枝就好。”
石河村現有的兩個青梅園都是用野生青梅插枝長起來的。
什麼是插枝?
就是把青梅樹上的大概拇指大小的枝條剪下來,剪成15厘米到20厘米的長度,再把一頭斜剪成45°角,然後插在同樣割有斜口的樹枝上,再用塘泥包裹住。外麵還要用芭蕉葉或者布料把塘泥包裹住,保證塘泥的濕度,適合插枝生根發芽。
一個多月後,插枝上長出了新芽,就代表插枝活了,然後再把插枝拆下來移種到濕沙子裡讓根係更發達。
安荔濃聽得懵懵懂懂,但也不深究。
京市。
楊雪晴下班回家準備做飯,聽到外麵有單車鈴聲響過,然後聽到郵遞員喊她的名字,說有包裹。
“來了。”楊雪晴雙手在圍裙上擦了擦,趕緊出門。他們家住的院子一共有六七戶人家,都是附近工廠的工人,大家知根知底,不算複雜。
但正因為知根知底,大家都知道楊雪晴有個前夫,還有個和前夫生的女兒。一些見不得彆人好的鄰居就常常用這件事來刺楊雪晴,諷刺她是二手貨,吵架的時候也常罵她是破爛鞋。
有時候還會有鄰居惡意的在兩個石憨憨麵前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讓楊雪晴氣得想要掀了彆人家的飯桌。
正在院子裡準備做飯的人家聽到楊雪晴有包裹,有些驚訝,然後又有些惡意的猜測,誰寄來的?
有人不懷好意的問,“是她那個回鄉下的女兒寄來的吧?”
“聽說她和鄉下前夫生的女兒回鄉下去了。呸。鄉下什麼環境?她也舍得。”
大院裡不少人家都有孩子下鄉了,對鄉下還是知道一二的。不少人背後裡說楊雪晴心狠,多少人想回回不來?楊雪晴卻把女兒送回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