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窮,石河村遭受了多少白眼和鄙視?
這兩年還好一些。
前些年,彆村人聽介紹人提一句石河村的小夥子,就立刻馬上擺擺手說一句‘我家姑娘不嫁石河村’。
就是這麼現實。
安國邦拍拍額頭,“我想想,要想想。”
以前,石河村也有個大大養豬場,養了三十多頭豬,但連續三年血本無歸後,安國邦就做主把養豬任務攤到各家各戶。
“把養豬權收回來?”安國邦覺得村裡人不會同意。
安荔濃搖搖頭,“為什麼要收回來?家庭養家庭的,村集體養村集體的,互不衝突啊。開了養豬場後,村裡的老人、孩子也能去割豬草賺工分......不用一味的去搓艾絨。現在山裡的艾草都被挖得差不多了......”
明明說過要可持續性挖掘,但村裡人可不管這麼多,看到一棵艾草立刻挖掉,看到兩顆艾草馬上挖回來。
現在路邊、山裡的艾草一天比一天少。
安荔濃覺得應該把老人和孩子的時間和精力轉移到割豬草上去。
安國邦還是擔心,擔心再次血本無歸。好不容易,把小豬崽養成了大豬,眼看著就能賣掉賺錢分肉了,但卻轉眼間就什麼都沒有了。
一隻一隻,在眼前死掉。
那感覺,真的太痛了。
安荔濃可以理解,畢竟即使後世也有很多養豬場血本無歸。
“村裡可以安排人去省城的大養豬場學習養豬技術,然後我們科學養豬......我們石河村不缺場地,不缺豬草,但我們缺技術......”
安荔濃努力說服安國邦大規模養豬養雞,因為這是為村集體增加財產的最快途徑。
在72年,想要賺錢也不是很難的,隻要把個人切換成集體就可以了。
安國邦被寶貝女兒說服,立刻去村委會找安四叔商量。安四叔覺得安荔濃說得有道理,然後全村開會征求大家的意見。
大家當然說好了。
村裡集體養豬養雞又不會影響他們的家庭私養,當然毫不猶豫的答應、支持了。反正,村集體養豬養雞賺錢了,也會按照工分的多少分發給大家。
“村長,什麼時候開始養?”
“還有,小荔枝說的‘桑基魚塘’什麼時候開始挖。”
“哈哈。再過兩年,我們有魚、有豬、有雞,這日子勝過神仙。”
有魚有肉有酒,這日子想想就激動。有人想要立刻扛著鋤頭去開荒,去挖魚塘......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沒有方向,沒有機會。
隻要有機會,他們就能拿出一百分的積極,一百分的力氣,然後以一百分的動力去抓住機會,把機會變成機遇。
有錢人,看到地上有五分錢可能會懶得彎腰去撿,但窮人則寧願彎斷了腰也要撿。
現在,走向富裕的路就在眼前,錯過嗎?
不。
他們不願意。
村長把肉送到嘴邊,他們會拒絕?
不可能的。
豬、雞、魚,這麼多肉,聽著就想流口水。
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就乾吧。
大家最不缺的就是力氣,乾就是了。
乾活,乾活,隻要‘乾’才能‘活’。
開荒種青梅的工作還在繼續,安國邦分一批人出來去搭雞棚,建豬場,然後還要分一批人出來去挖魚塘,然後開始育桑樹苗。
桑樹苗同樣采取插枝的方式種植,不過桑樹枝比青梅枝更容易存活。隻要把桑枝剪下來,剪成20厘米左右長的枝條,插在沙堆裡,然後保證沙堆的濕潤度就能生根發芽。
石河村人一個個精神抖擻的忙著自己的工作,不管是本地人還是知識青年,不管是老人還是孩子,一個個忙碌起來。
積極,向上,充滿希望。
附近村的人看了,忍不住感歎一聲,精神真好啊。